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中,都把开斋节视为盛大的民族节日,这十个民族分别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塔尔族、撒拉族、保安族和东乡族,回族将开斋节称为“大尔德”,而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等民族则称之为“肉孜节”。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波斯语称“肉孜节”,成年男女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俗称“斋月”)封斋一个月后,于教历10月初见到新月时举行庆祝活动,以标志斋戒结束,这一节日源于伊斯兰教的经典教义,据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前,每逢莱麦丹月(伊斯兰历9月)都会去近邻的希拉山涧沉思默祷,一次沉思默祷时,他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真主的教诲,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
在开斋节期间,穆斯林们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他们会进行隆重的会礼,是日上午,成年穆斯林们沐浴盛装,心口默颂赞词,聚集在当地最大的清真寺内举行规模盛大的会礼仪式,如果人数过多,则可以移至广场或郊野举行,穆斯林们还会缴纳开斋捐,用于施舍或扶助贫困,交予清真寺,他们还会举行宴会,共餐叙友情,并前往墓地诵读《古兰经》,悼念亡人。
开斋节不仅是一个宗教节日,更是一个民族节日,它体现了穆斯林们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对团结的重视,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彼此的关爱和祝福,增进了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开斋节也是展示民族文化和传统的好时机,各民族都会通过不同的习俗和方式来庆祝这一节日,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魅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