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少林寺有什么景点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现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抗日战争时期少林寺都在干什么
在抗战时期小日本侵略少林寺时,少林寺僧人,有人主战并参战,有人中立,有人投降。
第一个声音:主战派,主张抗日。1937年,在山西的五台山就曾出现过一支很有名气的抗日队伍,在这队伍中武僧就有超过2000人,这些和尚都是抗日英雄。
第二个声音:中立派,不参与也不反对。少林中立派指他们自己不抗日,但支持他人抗日。这类人大概就是长年累月生活在与世隔绝中,早已看破红尘外,不愿再涉足红尘事。
第三个声音:投降派,为了自身利益当了日本人的狗。在小日本占领河南登封后,少林寺也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少林寺内一些胆小的僧人为求自保,而选择了最为可耻的做法——投降。更有甚者一些投降派竟然还在日本人的面前邀功,不惜杀害身边的同伴。
谁能介绍下少林寺的历史
少林寺座落在河南登封市西北方位的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公元495年,也就是北魏太和十九年,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中原地区十分盛行,正如杜牧诗文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北魏孝文帝时期,佛教就已经十分昌盛。孝文帝礼佛,"善谈老庄,尤精释义"据记载在太和元年(公元477年)京城内佛教寺院已经达到百余所。政策上的优待,吸引力大量外国僧人来中国传教。
印度高僧跋陀,也是外国传教者的一员,因为他精通佛法,深受孝文帝的敬仰,因而成为皇帝的座上宾。跋陀又称佛陀,即为"觉悟之人"。最初他是在印度本国进行修行,但由于各种缘故,并没有取得较大的顿悟,因此他游历各国之后来到中原。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迁都洛阳,拓跋也跟随皇帝来到洛阳。为了安顿远道而来的高僧跋拓,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兴建了寺院。由于拓跋喜欢幽静,长期居住在嵩山,因此选中少室山五乳峰下修建寺院。孝文帝为了表示敬仰之心,提供寺院日常费用,又因为该寺院居少室山阴、丛林之中,所以命名"少林寺"。
印度高僧跋陀在孝文帝的支持下,在少林寺中翻译佛教,广收弟子,传播佛教。时间不久,所收弟子数以百计,少林寺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到了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印度婆罗门摩诃迦叶(释迎牟尼弟子)的第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从印度出发,经历三年的漫长行程,辗转多地进入中原地区,终于来到了嵩山少林寺。
相传,菩提达摩在阴暗潮湿的岩洞中"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传授以《楞伽经》为依据的大乘禅法。达摩之徒慧可,"师事达摩,朝夕参乘"。慧可为了学习佛法的奥义,用利刃砍断自己的左臂,献于达摩,流淌的鲜血染红了周围的白雪。慧可一心求法的诚意感动了达摩,取得了法嗣的地位。达摩和慧可为法忘躯、以启山林的精神确立了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不可动摇的地位。以后,广集信徒传授禅宗,僧徒日益增多,寺院逐渐扩大,少林寺声名日渐大振。
因此,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称为禅宗的祖庭,达摩也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开山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