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炎炎夏日,中暑成为了威胁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尤其是户外工作者、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慢性疾病或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人群更是高危群体,了解中暑的急救与治疗方法,对于及时挽救生命、减轻伤害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暑的识别、急救措施以及后续治疗方案,帮助大家掌握这一关键技能。
中暑的识别
中暑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大类型。
- 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后,症状可迅速缓解。
- 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升至 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早期循环衰竭表现。
-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进行专业医疗救治。
- 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氯化钠丢失,引起肌肉阵发性痉挛,疼痛剧烈,多发生在四肢肌肉、腹部肌肉及腓肠肌等,患者神志清醒,体温一般正常。
- 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及未能适应高温环境者,起病迅速,主要症状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 热射病:最为严重,死亡率高,人体产热超过散热或散热受阻,体温急剧升高至 40℃以上,伴反复抽搐、昏迷、瞳孔缩小、呼吸急促、心率失常等多器官功能障碍表现。
中暑的急救措施
(一)现场急救原则
发现中暑患者后,应遵循“移、降、促、补、转”的原则进行急救。
- 移: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平卧休息,用扇子或电扇为患者扇风,以促进散热。
- 降:头部敷冰袋或用凉水浸湿毛巾敷前额及颈部,以降低头部温度,也可用温水擦拭全身皮肤,通过蒸发作用带走热量,但要注意避免使用过冷的水,以免引起寒战,加重身体负担。
- 促:若患者意识清醒,可给予适量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运动饮料),但不要急于补充大量水分,以免造成恶心、呕吐等不适,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切勿强行喂水或饮料,以免引起窒息。
- 补:对于出现循环衰竭的患者,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可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液体,同时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 转:经现场急救后,若患者症状仍未缓解或出现加重趋势,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继续采取上述急救措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二)不同类型中暑的急救重点
- 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主要以降温和补充水分、电解质为主,让患者充分休息,饮用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可口服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物,若患者出现体温升高趋势,可采用温水擦浴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
- 重症中暑:如热痉挛患者,应首先停止一切活动,静卧休息,缓慢饮用含盐饮料,并按摩痉挛肌肉;热衰竭患者需立即平卧,抬高下肢,给予吸氧、输液等治疗;热射病患者则应迅速采取降温措施,如冰水浸浴、腹股沟动脉低温灌注等,同时积极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中暑的后续治疗
(一)一般治疗
患者应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为 25℃左右,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绿豆汤、牛奶等,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盐分,以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二)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发热者可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头痛、头晕者可给予止痛药物(如阿司匹林、去痛片等);恶心、呕吐者可使用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氯丙嗪等)。
2、补液治疗:轻症中暑患者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溶液补充体液;重症中暑患者则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平衡盐溶液等,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3、防治并发症:对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应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有脑水肿迹象,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合并肺部感染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三)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中暑多因暑热侵袭人体,耗伤气阴所致,可采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如清暑益气汤加减,具有清热解暑、益气生津的功效,还可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促进身体恢复。
预防中暑的方法
预防中暑同样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注意个人防护:在高温天气下外出时,应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晒用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2、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劳作,尽量安排在早晚较为凉爽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工作过程中要适当休息,定时补充水分和盐分。
3、保持良好的居住环境:居室应保持通风良好,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调得过低,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定期打扫房间,减少细菌滋生。
4、加强体育锻炼:平时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但要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
5、特殊人群防护: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是中暑的高发人群,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家人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及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中暑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其急救与治疗需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增强防暑意识,做好预防工作,若不幸发生中暑事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及时就医进行后续治疗,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与安全,让我们共同学习中暑的急救与治疗知识,为炎炎夏日增添一份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