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音频信号的产生原理
音频数学化目前应用的十分广泛。
原理:是将模拟的音频信号经过模拟至数字信号的转换。即用数字电路经过采样处理,转变成一定步长的数字量,如32K、64K、128K,轮换的越大,则音频信号的音质越好。带宽保留的好。
同时对音频信号可以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如进行频率补偿等。这样一来,对音频信号处理非常容易。
应用:现在的录音设备、数字广播等等都已数字化了。如CD、VCD、还有网络的音频文件。
技术特征:
1、数字化的信号易于制作、调整、补偿,以及信号处理,传送。
2、易存储,且具有高保真性。
3、采样频率越高则度越好。
数字化音频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声道数:声道数是音频传输的重要指标,现在主要有单声道和双声道之分。 双声道又称为立体声,在硬件中要占两条线路,音质、音色好,但立体声数字化后所占空间比单声道多一倍。
量化位数:量化位是对模拟音频信号的幅度轴进行数字化,它决定了模拟信号数字化以后的动态范围。 由于计算机按字节运算,一般的量化位数为8位和16位。 量化位越高,信号的动态范围越大,数字化后的音频信号就越可能接近原始信号,但所需要的存贮空间也越大。
采样频率:采样频率这个专业术语是指一秒钟内采样的次数。 采样频率的选择应该遵循奈奎斯特(Harry Nyquist)采样理论(如果对某一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则采样后可还原的最高信号频率只有采样频率的一半,或者说只要采样频率高于输入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就能从采样信号系列重构原始信号)。 根据该采样理论,CD激光唱盘采样频率为44kHz,可记录的最高音频为22kHz,这样的音质与原始声音相差无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超级高保真音质。 通信系统中数字电话的采用频率通常为8kHz,与原4k带宽声音一致的。
编码算法:在流媒体应用中,音频编码算法是非常重要的,编码的作用其一是采用一定的格式来纪录数字数据,其二是采用一定的算法来压缩数字数据以减少存贮空间和提高传输效率。 压缩算法包括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有损压缩指解压后数据不能完全复原,要丢失一部分信息。 压缩编码的基本指标之一就是压缩比,它通常小于1。 压缩越多,信息丢失越多、信号还原后失真越大。 根据不同的应用,应该选用不同的压缩编码算法。
数据率及数据文件格式:数据率为每秒bit数,它与信息实时传输有直接关系,而其总数据量又与存储空间有直接关系。
内容
音频数字化的过程可分为哪三个步骤
音频数字化的过程可分为:
1、第一,采样时间轴上对信号数字化。也就是,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抽取模拟信号的值,这样,采样后就可以使一个时间连续的信息波变为在时间上取值数目有限的离散信号
2、第二,量化在幅度轴上对信号数字化。也就是,用有限个幅度值近似还原原来连续变化的幅度值,把模拟信号的连续幅度变为有限数量的有一定间隔的离散值
3、第三,编码用二进制数表示每个采样的量化值(十进制数)
4、总结:
1、采样,
2、量化,
3、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