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体育运动中,运动后的拉伸环节常被忽视,却对提升运动表现、促进身体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拉伸技巧,能让肌肉纤维在高强度的“战斗”后得到舒缓,避免酸痛与损伤,为下一次的活力开动积蓄力量。

拉伸的黄金时间窗是在运动结束后的 15 - 30 分钟内,此时肌肉温度较高,柔韧性处于峰值,能更高效地拉长肌肉纤维,缓解肌肉紧张,像一场激烈的篮球赛后,趁着身体微微发热、汗水尚留之际开启拉伸,效果远比休息几小时后再做来得显著。
全身主要肌群都需关照,先从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开始,站立位,单腿向后屈膝,同侧手握住脚踝,将脚跟尽量靠近臀部,感受大腿前侧肌肉被拉伸,保持 30 - 60 秒,换边重复,这能有效放松因奔跑、跳跃而紧绷的股四头肌,减少腿部酸胀与僵硬,预防运动损伤,尤其对于跑步爱好者,规律拉伸可避免跑后膝盖疼痛。
大腿后侧的腘绳肌同样关键,平躺在瑜伽垫上,双腿伸直并拢,抬起一条腿伸直,双手环抱腿肚向身体拉近,至臀部有拉伸感,维持时长同前,它关联着腿部发力与日常行走姿态,若长期紧绷,易引发腰部代偿性劳损,拉伸它能保障下肢筋膜链顺畅运作,减轻腰背压力。
臀部肌肉作为人体动力核心,不可或缺,坐姿蝴蝶式,双脚底相对,双手轻握双脚趾尖,缓慢下压膝盖,感受臀大肌深处的拉伸,坚持半分钟,常坐人群本就臀部易松弛无力,加上运动刺激,不拉伸会让臀部肌肉越发“懈怠”,影响髋关节灵活性,进而波及整个下半身的运动协调性,通过此动作能激活臀部肌肉弹性,助力日常活动与运动表现。
上肢部分,肩部三角肌需重点呵护,手臂伸直横过胸前,用另一只手将其往身体拉近,感受肩部外侧三角肌拉伸,每侧 30 秒,长期伏案工作叠加运动挥臂动作,三角肌常处于紧张收缩状态,易引发肩周炎隐患,定期拉伸可拓宽肩部活动范围,缓解肩颈疲劳。
背部竖脊肌也不能放过,跪于地面,双手前伸触地,脊柱延展成弓形,沉肩收腹,拉伸脊柱两侧肌肉,现代人久坐弯腰驼背,竖脊肌持续紧张,运动后拉伸能纠正脊柱生理曲度异常趋势,改善含胸驼背体态,增强背部肌肉柔韧性,降低慢性腰痛风险。
小腿后侧比目鱼肌与腓肠肌,站直靠墙,双脚与肩同宽,前脚掌距墙一脚长,后腿伸直脚跟着地,身体前倾感受小腿后侧拉伸,保持 45 - 60 秒,无论是跑步、跳绳还是登山,小腿都是受力重灾区,充分拉伸可避免“萝卜腿”形成,加速下肢血液循环,缓解腿部水肿,助你步履轻盈。
拉伸时动作要缓,以自身能承受的轻微酸胀为宜,避免过度疼痛致肌肉拉伤;呼吸均匀平稳,忌憋气,借呼吸节奏引导肌肉放松;每组拉伸依肌肉紧张度可重复 2 - 3 次,全方位深度释放肌肉张力,运动后拉伸是身体的“温柔呵护仪式”,持之以恒践行,方能雕琢出柔韧强健、活力满满的体魄,无惧下一场运动的激情挑战,畅享身心同频的健康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