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成都植物园,宛如一颗镶嵌在成都市北郊天回镇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植物爱好者前往探寻它的奥秘,作为四川省首个植物园,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贵礼物。
历史溯源
成都植物园的前身是成都市林场,1983年3月正式改建为成都植物园并对外开放,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经历变革与完善,1990年被市政府评为蓉城新八景之一,命名为“绿海藏珍”,1999年更是成为四川省首批科普教育基地,2001年被授予“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新铭牌,这些荣誉见证了它在科研、科普以及园林建设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如今已成为集科研科普、旅游休闲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园区规模与布局
园区占地面积42.89公顷,保存植物3000余种(包括品种),拥有由14个专类园、中心区广场、占地2万平方米的大草坪、科研苗圃和后山生态林组成的丰富景观格局,各个专类园各具特色,如梅花、樱花、木兰、海棠、桂花等专类园,汇聚了国内外传统园林名花及四川地区特色植物,这里的植物种类繁多,从珍稀濒危的银杉、珙桐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到常见的园艺栽培品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梅花园里的梅花品种多样,以朱砂梅、杏梅、宫粉梅为主,美人梅也较多,每年1月下旬至3月间次第开放,美不胜收;樱花园内植有野山樱、日本染井吉野樱、白花早樱等多种樱花,花期从2月至4月,缤纷烂漫。
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
成都植物园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其风景林区以川西植被为特色,偏湿性低山常绿阔叶林作为主要类群,马尾松林、栎树林木高大挺拔,林冠郁闭度几乎达100%,与香樟、银杏、红豆等人工林相得益彰,层次分明,纵横有序,形成一片宁静而神秘的天地,为科研院所及高校人员提供了理想的科研与教学场所,园内的湖泊清澈如镜,倒映着岸边的绿树红花,湖中的鱼儿自在游弋,为整个园区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漫步其中,小径通幽,曲径蜿蜒,时而穿梭于茂密的树林间,时而横跨在清澈的溪流上,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之中。
科研与科普价值
成都植物园在科研领域成果丰硕,建园多年来完成了70余项科研项目,尤其在芙蓉和荚蒾属植物的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这里的科研人员致力于植物迁地保护、引种驯化和选育等工作,承担着为城市园林植物提供栽培、繁育以及有害生物预警等重要任务,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它还肩负着普及植物科学知识的重要使命,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展览,让广大青少年和游客深入了解植物的世界,增强环保意识,成都市青少年植物科普馆和沙生植物馆等科普设施,为人们提供了生动有趣的学习平台。
旅游体验与意义
游览成都植物园,是一场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美妙之旅,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纷扰,沉浸在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之中,无论是情侣漫步于花丛间享受浪漫时光,还是亲子家庭一同探寻植物的奥秘,都能获得愉悦的体验,这里还经常举办各种花卉展览和文化活动,如春季的花展,百花争奇斗艳,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拍照,成都植物园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一个让人们感受大自然魅力、提高环保意识、传承植物文化的重要场所。
成都植物园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植物资源、优美的自然景观、卓越的科研科普价值以及独特的旅游体验,成为了成都乃至四川的一张亮丽名片,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去珍惜、去探索、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