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厦门的详细介绍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历史沿革
  2. 行政区划
  3. 地理位置
  4. 气候环境
  5. 经济发展
  6. 文化教育
  7. 交通运输

历史沿革

远古至古代

1、先秦时期:厦门岛为白鹭栖息之地,故称“鹭岛”,厦门属百越之地,《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十国时闽国龙启元年(933年)升为同安县,仍属泉州,州驻地在晋江县,南唐保大七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宋代属清源军的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人宋土。

2、元朝:元代设嘉禾千户所,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筑厦门城,移永宁卫中、左二千户所驻厦门,设中左守御千户所,厦门岛得名中左所,但仍为同安属地,南明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成功改中左所为思明州,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军攻占厦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收复台湾岛,翌年设立台厦兵备道,管理台湾、厦门两地政务,至此,厦门成为福建东南沿海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厦门成为《南京条约》中规定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十一日(1843年11月2日),厦门正式开埠,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1902年11月21日),清政府正式批准《厦门鼓浪屿租界土地章程》,鼓浪屿成为“万国租界”。

近现代

1、民国时期: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兴泉永道改名为南路道,辖区不变,增辖金门县,民国三年(1914年)南路道改名厦门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分守兴泉道移驻厦门,改称兴泉永道,管辖兴化府(今莆田)、泉州府和永春州,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厦门沦陷,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恢复厦门市政府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直属福建省政府管辖。

2、解放后:1949年9月19日,同安解放,至9月25日,马巷、刘五店、集美、海沧、嵩屿等地先后解放,10月17日,厦门岛及鼓浪屿解放,1950年5月,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3年11月,同安县灌口区的东孚等12个乡(镇)划归厦门市,1958年1月,撤销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10月,海澄县海沧、新垵2乡由龙溪专区划归厦门市,此后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逐步形成如今的规模,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厦门湖里划出2.5平方千米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4年5月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131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厦门市下辖6个市辖区,包括思明区、湖里区、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和翔安区,思明区是厦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集中了大量的商业区、政府机关和金融机构;湖里区位于厦门岛的西部,是厦门重要的工业区和居住区;海沧区是厦门市的重要港口之一,拥有多个大型集装箱码头和化工产业基地;集美区位于厦门岛的北部,以教育、文化和旅游资源著称;同安区是厦门市的主要农业区和工业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翔安区位于厦门市东部,是新兴的工业区和居住区。

地理位置

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台湾海峡西岸中部,介于北纬24°23'~24°54'、东经117°53'~118°26'之间,面积约1700.61平方公里,由福建省东南部沿厦门湾的大陆地区和厦门岛、鼓浪屿等岛屿以及厦门湾组成,它地处九龙江入海口的滨海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以滨海平原、台地和丘陵为主,南部有鼓浪屿、大担岛、小金门岛等。

气候环境

厦门市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约为20℃-21℃,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在3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3℃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年降水量在1200毫米以上,全年分为两个雨季:一个是春季雨季,从3月至5月,平均降雨量为300毫米左右;另一个是秋季雨季,从8月至10月,平均降雨量为400毫米左右,台风频繁,平均每年约有5-6次台风影响厦门,主要集中在7-9月。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1、第一产业:农业方面,厦门主要种植水稻、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同时发展渔业、畜牧业等产业,近年来,厦门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特色农产品如龙眼、荔枝、凤梨酥等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2、第二产业:工业以电子、机械、化工等为主导产业,厦门拥有众多知名的电子企业,如戴尔、联想等,在计算机、通信设备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机械工业方面,生产各类机械设备和零部件,化工产业也有一定的基础,涉及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厦门还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3、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厦门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旅游业是厦门的支柱产业之一,鼓浪屿、南普陀寺、环岛路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金融行业也十分发达,众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此设立分支机构或总部,物流、会展、商贸等行业也不断发展,为厦门的经济注入了活力。

经济成就

2024年,厦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89.01亿元,比上年增长5.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2739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9377.66亿元,占同期福建省外贸总值的49.6%。

文化教育

文化遗产

1、建筑古迹:虎溪岩棱层洞摩崖石刻群是宋代以来的摩崖石刻精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厦门海堤纪念碑是为纪念厦门海堤建设而建,见证了厦门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南普陀寺是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建筑宏伟壮观,供奉着众多佛像,鼓浪屿上保存了大量的中外风格建筑,包括各国领事馆旧址、教堂等,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苑”,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传统技艺:歌仔戏是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闽南方言演唱,曲调优美,表演形式多样,高甲戏也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受到广泛喜爱,厦门还有答嘴鼓、木偶戏等传统艺术形式,这些传统技艺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为厦门的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教育资源

厦门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146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6所、普通中等学校143所、小学300所、幼儿园999所、特殊教育学校7所,厦门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上位居全国前列,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集美大学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航海教育和海洋研究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厦门还有许多中小学名校,如厦门一中、双十中学等,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交通运输

航空运输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位于厦门市湖里区翔云一路121号,距离市区约10公里,是闽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机场拥有完善的航线网络,可直达国内各大城市以及港澳台地区、东南亚、东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机场设施先进,服务周到,为旅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体验。

铁路运输

厦门有多个火车站,其中厦门站位于市中心,是鹰厦铁路和杭深线福厦段的终点站;厦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