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科有哪些
幼儿园的课程
幼师们根据3到6岁的小朋友的学习、发展特点而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其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即为幼儿园课程。
1.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类型
(1)学科:语言、常识、音乐、美术、体育、算数等。
(2)活动:替幼儿安排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3)经验:提供丰富经验,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身心和谐发展。
2.幼儿园课程课程结构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和课程评价。
3.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
(1)基础性和启蒙性
在整个教育体制中,学制的最初环节就是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学制的基础。学前教育的载体就是幼儿园的教育,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也为幼儿的以后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园是孩子开始迈进社会的起点。因此幼儿园教学,不一定要传授高深学问,只是初步让孩子感受、了解和认识周围的世界,培养他们优良的个性和品质。
(2)全面性和生活性
其为实现教育的手段,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媒介,因此,幼儿园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实现孩子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要有全面性。
孩子在生活中通过与人、事、物的接触,获得知识、学习态度、体验感情、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行为性格。因此,幼儿园课程设置一定要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来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社会。
(3)直接经验性和活动性
由于幼儿的身心处于发展阶段,这决定了他们主要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只有通过丰富的感性经验,幼儿才能理解事物,才能抽象地了解世界。幼儿的认知有着行动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幼儿必须主动参与教育性活动,这也就构成了幼儿园课程具有直接经验性的特点。幼儿对世界的理解就是通过在活动中获得的直接经验组成的,这些经验也是幼儿发展的根本。
(4)潜在性
相较于中小学的课程,幼儿园的课程不是那么的直接,具有潜在性和隐蔽性的特征。中小学的显性课程要比幼儿园强大很多,但同样有着隐形课程。
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1、什么是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并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幼儿园施加教育影响的一种中介,以引导和促进幼儿朝着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方向发展。这一定义既反映了一般课程的基本特征,如目的性、计划性、结构性等,也反映了幼儿园教育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独特性意味着某些教育任务和要求(身体保育)是幼儿教育阶段所特有的,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必需的;不可替代性意味着其他任何年龄阶段的教育功能、目标、内容及方法都不能直接移植到幼儿园教育上。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
(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幼儿社会教育名词解释
幼儿社会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以加强综合素质教育为原则,突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关联性;以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指导能力为目的,注重实践能力训练。
内容包括概述、自我意识与教育活动、社会认知与教育活动、社会性情绪情感与教育活动、社会交往与教育活动、社会适应与教育活动、个性发展与教育活动、多元文化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特点、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学习特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思考和探索.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展开课程教学设计和课程安排,旨在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以及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理论知识体系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