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生活绘画四个时期及特点
一:实用时期
在尧舜禹三代以前,也就是原始社会时期,在当时书法和绘画还没有分家,就是所谓的书画同源,当时绘画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传递信息的,不管是画牛还是画羊,都是不为了美观,也有可能是一种符号,用来记录和传达消息
二:礼教时期
从三代到汉朝这一阶段属于礼教时期,绘画在这一时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成教化,助人伦”,起到了道德教育的意义,树立正面榜样,反面典型,有很多宫廷壁画就是这样的作用,比如说周公辅成王,孔子与七十二贤人等等,起到的是教育作用,也不是怡情悦性的。
三:宗教化时期
汉末之后佛教开始传入到唐朝时期,中间这一段的绘画基本都是围绕宗教开展的,当然也包括道教。宗教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对字画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一些来自印度的绘画技法伴随佛教一起传入到了中国,丰富了我们的画法,另外一些宗教场所为绘画提供了空间和需求,画圣吴道子能够有炉火纯青的技术,就是通过大量的佛寺道观壁画练习的结果。
四:文学化时期
从五代十国开始,中国绘画的性质就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它由一个底层工匠的俗文化,彻底的转变成为文人士大夫追捧的雅文化,绘画在文人的努力下,实现了与诗词歌赋这些文学形式实现了交融,形成了上到皇帝下到普通文人的普遍追求。之后多数朝代都设立了画院,因为绘画方面突出而做官的例子也有不少。
有哪些绘画作品表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
底层这个词,
界定起来其实很容易拉仇恨呀!
▼
但是我理解题主的意思,
因为很多时候,
绘画都是在表现高高在上的宗教、神的题材,
或者那些白富美和高富帅的贵族和上层们,
(尤其是西方绘画)
所以,
想要看一些表现最普通的众生相。
▼
来,
那小玉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劳特累克画中的红磨坊舞女。
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劳特累克,
他的创作题材大都来自酒吧和磨坊街的舞女甚至妓女,
描述她们的欢快舞蹈、休息室的宿醉、深夜的颓靡等等各种样子。
这些舞女们人前是那么的耀眼、舞技超群,性格奔放,备受观总喜欢的人,
然而她们却只是供人取乐之人,
为取悦他人而努力保持着自己的容颜。
人后的她们生活无度也容颜易老并无归宿,
也许更多时候是互相的安慰取暖。
而且,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就像上面的这幅《丑角夏玉卡奥在红磨坊》,
画中的主体形象是丑角夏玉卡奥,
她是劳特累克经常画的一位舞女。
我们看到画家所描绘的红极一时的舞女,
因长年过着无度的夜生活,
体态已渐发胖已是半老徐娘,
还打扮得既浪荡又滑稽的怪样子,
把赘肉硬往裙子里塞。
我们甚至能想象到不久后就要上台的她,
那借以逗人开心、强颜欢笑的模样,
为他人苦中作乐的情态既画得动人,
又使人感到可悲,
一个背影的瞬间就隐含着心酸。
我们看到某种特有的人生的辛酸和苦味。
感谢阅读,喜欢请尽情点赞收藏评论,不喜欢千万别勉强!
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幅和平安逸,自由舒适的与世隔绝的美好生活图景。《桃花源记》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所作。在《桃花源记》中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假想构造了一个人人生活美满,没有压迫与剥削,民风淳朴的桃花源。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构想出来的桃花源,是一种理想主义中大同社会的构想,这也其实代表着自己对于幸福安定生活的向往,这也是寄托着着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愿,从反面也表现出作者对现实黑暗社会的批判与不满。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所写的田园诗是其所有诗歌当中成就最高的,他的田园诗纯然质朴,随心随性,意境高拔,对于后代特别是唐宋时期的诗人有着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