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骨折,这一常见而又令人困扰的伤病,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对日常生活、工作和心理状态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骨折,本文将从骨折的定义、常见类型、原因、诊断与治疗,以及预防与康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骨折的定义及常见类型
(一)定义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骨骼是人体的重要支撑结构,当受到外力作用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可能发生骨折,骨折通常伴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生命安全。
(二)常见类型
1、按骨折端稳定程度分
- 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经适当固定不易再移位者,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等,这类骨折相对较为稳定,愈合过程较为顺利。
- 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这类骨折需要更加严格的固定和治疗,以促进骨折端的稳定愈合。
2、按骨折线形状分
- 横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垂直,常见于儿童或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干骨折。
- 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呈一定角度,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如跌倒时手掌着地导致的肱骨上端骨折。
- 螺旋形骨折:骨折线呈螺旋状,多为强大扭转暴力所致,如前臂双骨折中的桡骨螺旋形骨折。
- 粉碎性骨折:骨质碎裂成三块以上,常见于高能量直接暴力损伤,如交通事故伤。
3、按骨折部位是否与外界相通分
-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感染风险相对较低。
- 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骨折容易发生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清创和抗感染治疗。
骨折的原因
骨折的发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直接暴力
如高处坠落、交通事故、重物撞击等,这些强大的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导致骨骼发生断裂,建筑工人从高处坠落,着地瞬间地面的强大冲击力可造成骨盆、脊柱等部位的骨折。
(二)间接暴力
通过传导力或扭转力使远处发生骨折,常见的有跌倒时手掌着地导致的前臂骨折,这是因为暴力通过传导作用在远离暴力作用点的骨骼部位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发骨折。
(三)肌肉拉力
当肌肉突然猛烈收缩时,可拉断其附着处的骨质,在举重过程中,如果用力不当或负荷过重,肌肉突然收缩的力量可能会超过骨骼的承受能力,导致肱骨上端骨折。
(四)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这种骨折常见于运动员、新兵训练等情况下,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或训练,骨骼承受反复的应力作用,逐渐出现疲劳性损伤,最终导致骨折。
(五)病理性骨折
骨骼疾病可使骨质变脆、强度下降,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如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密度降低,骨质变得疏松脆弱,即使在正常活动中也可能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又如骨肿瘤侵犯骨质,破坏了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强度,也容易引发骨折。
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方法
1、病史询问:详细了解受伤经过、暴力作用方式、受伤部位等,有助于判断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体格检查
- 畸形:骨折部位可出现明显的形态改变,如成角、短缩等。
- 反常活动:正常情况下关节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若出现异常的活动,提示可能存在骨折,肘关节骨折后,可能会出现肘关节的屈伸活动障碍,同时还可能出现肘关节的侧方活动等反常活动。
- 骨擦音或骨擦感:在骨折部位可触及或听到骨头相互摩擦的声音或感觉,这是骨折的重要体征之一,但需注意,不能为了寻找骨擦音而反复搬动受伤部位,以免加重损伤。
3、影像学检查
- X 线检查:是诊断骨折最常用的方法,能够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情况等,对于大多数骨折,X 线平片即可明确诊断,但在一些特殊部位,如脊柱、骨盆等,可能需要进行 CT 扫描或磁共振成像(MRI)等进一步检查,以更全面地了解骨折情况。
4、实验室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如怀疑有感染、代谢性疾病或其他系统性疾病时,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辅助诊断和评估病情。
(二)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 复位: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位置,复位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和牵引复位,手法复位是在麻醉下,通过手法操作使骨折端复位;牵引复位则是利用牵引装置对骨折部位进行持续牵引,以达到复位的目的。
- 固定:复位后需要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将骨折部位固定起来,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石膏固定、夹板固定、支具固定和外固定架固定等,石膏固定适用于稳定性骨折,如前臂骨折后的石膏托固定;夹板固定则常用于临时固定或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固定;支具固定多用于关节附近的骨折;外固定架固定主要用于开放性骨折或有其他特殊情况时的固定。
- 康复治疗:在固定期间和拆除固定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恢复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应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愈合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包括肌肉收缩锻炼、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负重训练等。
2、手术治疗
-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或手法复位失败的骨折,通常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时,医生会在直视下将骨折端准确复位,并使用钢板、螺钉、髓内钉等内固定器材将骨折端固定在一起,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可靠的固定效果,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
- 外固定架固定术:适用于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合并有广泛软组织损伤的骨折,外固定架可以在体外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便于伤口处理等优点,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性,但外固定架固定时间较长,可能会影响关节活动度,需要在后期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
骨折的预防与康复
(一)预防措施
1、加强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在从事高空作业、体育运动等活动时,要做好防护措施,正确使用安全设备,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维生素 D 等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骨骼的健康和强度,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鲜等;适量补充维生素 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3、适量运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强度,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但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导致的损伤,适合的运动项目有散步、跑步、游泳、瑜伽等。
4、定期体检:特别是老年人和患有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疾病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和骨密度检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康复要点
1、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尽早开始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以防止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不影响骨折稳定性的前提下,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如手指、脚趾的屈伸活动等。
2、中期康复:随着骨折部位的逐渐愈合,可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强度和范围,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对于前臂骨折患者,可以进行肘关节的屈伸练习、前臂的旋转练习等,也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负重训练,如使用哑铃进行手臂力量训练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强度。
3、后期康复:当骨折基本愈合后,应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和功能训练等,对于膝关节骨折患者,可以进行上下楼梯、行走、慢跑等训练,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再次损伤。
4、心理调适:骨折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疼痛、行动不便等原因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人和朋友要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性疾病,了解其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