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生命续航的关键医疗程序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输血的历史溯源
  2. 输血的类型与应用
  3. 输血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4. 输血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5. 输血的未来展望

在当今的医疗领域中,输血是一项至关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医疗技术,它犹如一道希望之光,在许多危急时刻为患者点亮了生命的曙光,成为挽救生命、治疗疾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输血的历史溯源

输血的概念由来已久,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探索与突破,早在 17 世纪,人们就开始尝试用动物的血输给人类,但当时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有限,这些尝试大多以失败告终,甚至引发了严重的输血反应和感染,直到 19 世纪末,奥地利医生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了人类的 ABO 血型系统,这无疑是输血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意识到不同血型之间相互输血可能会引发致命的凝集反应,只有血型相匹配才能安全地进行输血,这一发现为现代输血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得输血从盲目走向科学,此后,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输血的方法、设备以及血液储存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完善。

输血的类型与应用

(一)全血输注

全血是指采集的人体全部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等,全血输注通常适用于一些急性大量失血的患者,如严重外伤、大手术中出血等,能够快速补充患者的血容量,恢复组织器官的灌注,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由于全血中含有各种血液成分,有些成分可能并非患者所需,因此全血输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增加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

(二)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输入血液的某一特定成分,常见的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输注、血小板输注、血浆输注等,对于贫血患者,尤其是缺铁性贫血或慢性失血性贫血,红细胞输注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缺氧症状;血小板输注则主要应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或因血小板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倾向患者,如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无力症等;血浆输注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如血友病患者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或者用于纠正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低蛋白血症、补充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成分输血具有针对性强、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输血的主流方式。

输血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1、急性失血:当患者因外伤、手术等原因导致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血容量急剧下降,出现休克症状时,需要紧急输血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2、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贫血,经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或效果不佳,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重要脏器功能时,可考虑输血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期间,可能需要定期输注红细胞来缓解贫血症状。

3、凝血功能障碍:某些疾病导致患者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如先天性血友病、维生素 K 缺乏症等,容易发生出血不止的情况,此时输注相应的凝血因子或新鲜冰冻血浆可以纠正凝血异常,控制出血。

4、低蛋白血症:如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导致的血浆白蛋白降低,可引起水肿、营养不良等症状,通过输注人血白蛋白等血浆制品可以补充蛋白质,减轻症状,提高机体的胶体渗透压。

(二)禁忌证

1、对输血有严重过敏反应史的患者,再次输血时需谨慎评估,权衡利弊。

2、某些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高血压未得到控制者,输血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但在急性失血等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若必须输血,应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3、患有急性传染病处于传染期的患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应避免为其输血,同时也不能接受他人的输血。

输血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一)输血前准备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评估输血的必要性,并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医护人员会采集患者的血样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以确保供血者的血液与受血者的血液相容性良好,避免发生溶血反应,还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了解患者是否有发热、皮疹等输血禁忌证的表现,在输血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输血的目的、过程、可能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二)输血过程

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将血液制品缓慢输入患者的静脉,开始时宜先慢后快,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如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记录输血的速度、时间、血量等信息,一般成人输血速度控制在 5 - 10 毫升/分钟为宜,小儿和老年人可适当减慢。

(三)输血后护理

输血结束后,仍需观察患者一段时间,一般为 15 - 30 分钟,确保患者无不适反应后再离开,告知患者及家属在输血后的 24 小时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发热、皮疹等反应,若症状较轻,可自行缓解;若症状较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还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血液循环和尿液排出,有助于代谢体内可能存在的少量致敏物质。

输血的未来展望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输血技术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加精准的输血策略,通过基因检测等先进技术预测患者的输血反应风险,实现个性化输血方案的制定,人工血液的研发也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方向,虽然目前尚未完全达到临床应用的要求,但科学家们已经在努力克服各种技术难题,争取早日开发出安全、有效的人工血液制品,以解决血液供应紧张和输血安全问题,干细胞移植技术在治疗某些血液系统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或许能够通过干细胞诱导分化产生各种血液细胞,为输血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输血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拯救生命、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当深入了解输血的相关知识,严格把握输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规范输血操作流程,不断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积极探索输血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