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质量:看不见的健康“杀手”

03u百科知识网

在现代社会,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室内,无论是温馨的家、忙碌的办公室还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与我们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健康紧密相连,它却常常如隐匿于暗处的幽灵,无声无息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防线。

室内污染源五花八门,装修材料首当其冲,新装修的房屋里,那股刺鼻气味并非只是单纯的“新房味”,而是甲醛、苯系物、TVOC 等有害化学物质在肆意挥发,甲醛,这位“头号杀手”,主要潜藏在板材、胶水、油漆之中,像刨花板、纤维板等人造板材,为追求强度和稳定性大量使用胶粘剂,其中的脲醛树脂会长期释放甲醛,释放周期可达 3 - 15 年,这意味着,即使入住多年,甲醛可能仍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居住者的健康,引发呼吸道刺激、皮肤过敏,更是白血病、鼻咽癌等恶性疾病的高危诱因,苯系物,常见于油漆、涂料、防水材料,它会抑制人体造血功能,让骨髓造血干细胞受损,致使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异常,增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的几率,而 TVOC,涵盖烷类、芳烃类、烯类等众多化合物,来源广泛,家具表面漆膜、壁纸胶水、地毯背胶都有它的踪迹,虽浓度各异,但多种 TVOC 叠加,会造成头晕、乏力、嗜睡等“病态建筑综合征”,长期暴露更可能损伤肝脏、肾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

日常家居用品也非“安全岛”,劣质的塑料玩具、文具散发着增塑剂的异味,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可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尤其对儿童性发育影响恶劣,还有防螨床垫、抗菌枕套,若添加不合规范的化学试剂,不仅防螨抗菌效果存疑,还可能有潜在毒性,引发皮肤炎症、呼吸道过敏,厨房里,燃气灶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通风不良时便会积聚,轻者头痛、恶心,重则昏迷、致命;抽油烟机长期未清洗,油脂堆积遇高温产生丙烯酰胺,具神经毒性与致癌风险。

室内空气质量受诸多因素左右,通风条件是关键一环,自然通风不畅的住宅,如楼间距过窄、户型封闭的公寓,空气难以形成对流置换,污浊空气在室内“徘徊”,污染物浓度不断攀升,尤其在冬季,为保暖常门窗紧闭,室内外空气无法有效交换,氧气含量渐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人体易出现困倦、胸闷之感,而人员密度大的商业场所、教室,人群呼出的二氧化碳、散发的体味以及携带的病菌,在密闭环境中迅速传播,极易引发流感、肺炎等传染病爆发,室内温湿度也会影响空气质量,高湿度利于霉菌滋生,墙体发霉、家具长霉斑,孢子飞扬被人体吸入后,会诱发哮喘、过敏鼻炎等呼吸道疾病;过于干燥则让空气中粉尘增多,刺激呼吸道黏膜,加重咳嗽、气喘症状。

面对室内空气质量这一棘手难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装修时应严选环保材料,查看产品环保认证标识,向商家索要检测报告,从源头把控污染,入住前务必长时间开窗通风,加速有害物挥发,也可利用风扇辅助空气流通,日常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定期清洁家居,更换空调滤网、擦拭家具表面灰尘;厨房烹饪开启抽油烟机并确保良好换气,卫生间安装排风扇及时排出湿气,还可借助绿植净化空气,绿萝、吊兰、龟背竹能吸收部分甲醛、苯等有害物质,芦荟对甲醛有一定吸附降解能力,虎皮兰夜间释放氧气助眠且能净化空气,不过绿植作用有限,不能替代通风等基础防护手段,在条件允许下,购置空气净化器辅助净化,带有 HEPA 滤网、活性炭滤层、光催化技术的净化器能有效拦截颗粒物、吸附有害气体、分解异味,但要按需选择适用型号,关注滤网更换周期与成本。

室内空气质量关乎全家老小的健康福祉,唯有正视它、了解它、科学应对它,才能让每一口呼吸都清新无忧,让家真正成为安心舒适的健康港湾,在都市生活的喧嚣中,为身心筑牢一道抵御污染的坚固防线。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