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认识、防治与科学管理

03u百科知识网

一、哮喘的概述

哮喘,即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气道出现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免疫、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患者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呈现高反应性,在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的共同参与下,引发气道狭窄、气流受限,进而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且这些症状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从流行病学来看,哮喘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和种族人群的患病率有所差异,儿童哮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环境变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有关,在一些工业化进程中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儿童哮喘发病率相对较高,家族遗传因素也在哮喘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哮喘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二、哮喘的病因与诱发因素

(一)病因

1、遗传因素

哮喘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许多研究表明,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某些基因的变异会影响气道的结构和功能,使个体对哮喘易感,一些与免疫系统调节相关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机体对过敏原的过度反应,从而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

2、环境因素

(1)过敏原暴露

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霉菌等是引发哮喘的重要诱因,当过敏体质者接触到这些过敏原后,可触发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气道炎症和平滑肌收缩,春季花粉飘散季节,许多哮喘患者会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

(2)空气污染

空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可刺激气道黏膜,引起气道损伤和炎症反应,长期暴露于高污染环境中的人群,哮喘发病率和急性发作频率均明显升高。

(3)呼吸道感染

病毒、细菌等呼吸道感染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破坏气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增加,尤其是儿童时期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增加成年后患哮喘的风险,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婴幼儿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

(4)其他因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气候变化(如寒冷空气刺激)、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以及职业性暴露(如接触化工原料、粉尘等)都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二)诱发因素

1、气候因素

气温骤变、湿度变化、气压异常等气候条件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哮喘病情,冷空气刺激可引起气道平滑肌痉挛,导致哮喘症状发作;而温暖潮湿的气候可能有利于霉菌滋生,增加过敏原负荷,从而诱发哮喘。

2、运动

部分哮喘患者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哮喘发作,称为运动性哮喘,运动时过度通气导致气道水分丢失、温度下降,同时吸入大量干燥冷空气,刺激气道感受器,引发支气管收缩,但值得注意的是,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哮喘患者来说也是有益的,关键在于掌握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方式。

3、精神心理因素

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气道张力,使哮喘症状加重或发作频率增加,一些患者在面临考试、工作压力大等情况下,哮喘容易发作。

三、哮喘的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喘息

表现为呼吸时带有哮鸣音,这是由于气道狭窄时气流通过受阻而产生的特殊声音,喘息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可在安静状态下听到轻微的哮鸣音,重者则喘息明显,甚至伴有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

2、气急

患者常感到呼吸急促、不畅,尤其是在活动后或哮喘发作时更为明显,严重时患者可能需要频繁深呼吸来满足身体的氧气需求。

3、胸闷

胸部有压迫感或闷胀感,常与呼吸困难同时出现,胸闷的程度可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不同,有些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不适,而有些患者则会感到强烈的胸部憋闷感。

4、咳嗽

多为刺激性干咳,尤其在夜间和凌晨较为明显,咳嗽可能是哮喘的唯一症状,也可能是伴随喘息、气急等症状出现,部分患者咳嗽剧烈时可能会引起胸痛。

(二)不典型症状

少数哮喘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表现为单纯咳嗽而无喘息、胸闷等症状,这种类型被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还有部分患者以胸闷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喘息症状,称为胸闷变异性哮喘,这些不典型症状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需要医生仔细鉴别诊断。

四、哮喘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收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发作频率、发作时间、诱发因素(如接触过敏原、运动、气候变化等)、个人过敏史和家族哮喘史等,这些信息对于初步判断哮喘的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患者有反复的咳嗽、喘息症状,且多在接触花粉后发作,同时有家族哮喘史,那么患哮喘的可能性较大。

(二)肺功能检查

1、肺活量测定(VC)

通过测量深吸气后的肺容量,了解肺的通气功能,哮喘患者的 VC 可能在正常范围或轻度降低。

2、用力肺活量(FVC)

反映肺的最大通气能力,在哮喘发作时,FVC 通常会下降。

3、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₁)及其占 FVC 的百分比(FEV₁/FVC%)

这是评估哮喘的重要指标,哮喘患者常常出现 FEV₁ 下降,FEV₁/FVC%低于正常值(一般小于 70%),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以及气流受限的程度。

(三)支气管舒张试验和支气管激发试验

1、支气管舒张试验

给予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然后观察肺功能指标的变化,FEV₁ 较用药前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ml,则为阳性结果,提示存在气道可逆性改变,支持哮喘的诊断,该试验主要用于评估气道阻塞的可逆性。

2、支气管激发试验

采用某种刺激物(如乙酰甲胆碱、组胺等)逐渐增加剂量吸入,观察是否诱发哮喘发作或气道狭窄,如果在吸入刺激物后 FEV₁ 下降≥20%,则为阳性结果,表明气道存在高反应性,有助于哮喘的诊断,但此试验有一定的风险,应在具备相应急救设备的医疗机构进行。

(四)过敏原检测

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等方法确定患者是否对特定过敏原敏感,这对于指导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如果患者对尘螨过敏,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室内尘螨浓度,如保持室内清洁、使用防螨床上用品等。

(五)动脉血气分析

在哮喘严重发作时,可能会出现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等情况,动脉血气分析可以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酸碱平衡状态,为治疗提供依据。

五、哮喘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1、控制药物

(1)糖皮质激素

是哮喘控制的首选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通过吸入给药(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减轻气道炎症,对于病情较重或吸入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也可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但长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因此需要谨慎使用并密切监测。

(2)白三烯调节剂

如孟鲁司特钠,可通过抑制白三烯的合成和释放,减少气道炎症和支气管收缩,适用于伴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以及轻度持续哮喘的长期治疗,白三烯调节剂的耐受性较好,副作用相对较少。

(3)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LABA)

不能单独用于哮喘的治疗,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制成复方制剂(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福莫特罗/布地奈德),LABA 主要作用于气道平滑肌的β₂受体,使支气管舒张,缓解哮喘症状,但在没有糖皮质激素的情况下使用 LABA 可能会增加哮喘发作的风险,因此必须联合使用。

2、缓解药物

(1)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SABA)

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是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可通过吸入或口服给药,能迅速松弛气道平滑肌,缓解喘息、气急等症状,但 SABA 的作用时间较短,不宜长期单独使用,否则可能会导致哮喘症状恶化和气道反应性增加。

(2)短效抗胆碱能药物

如异丙托溴铵,可通过阻断胆碱能神经对气道平滑肌的作用,扩张支气管,常与 SABA 联合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发作或有痰的患者。

3、其他药物

(1)茶碱类药物

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和抗炎作用,可用于轻中度哮喘的治疗,但茶碱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较窄,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