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过敏症:成因、症状、诊断与防治全解析

03u百科知识网

过敏症,在当今社会已愈发常见,它如同一个隐匿在生活中的“隐形杀手”,时常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从轻微的皮疹、打喷嚏到严重的呼吸困难、休克,过敏症的症状表现多样,其背后的成因也错综复杂,深入了解过敏症,对于有效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过敏症的发生机制主要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有关,当人体首次接触某种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将其误判为有害物质,并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E(IgE)抗体,这些抗体会附着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细胞表面的 IgE 结合,触发细胞脱颗粒,释放出如组胺、白三烯等多种炎性介质,从而引发一系列过敏症状,组胺会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皮肤红肿、瘙痒;还会刺激呼吸道平滑肌收缩,引起哮喘、咳嗽等症状。

常见的过敏原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吸入性、食入性、接触性和注入性四大类,吸入性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真菌孢子、烟雾等,它们随着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是引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道过敏症的主要元凶,食入性过敏原常见的有牛奶、鸡蛋、鱼虾、贝类、花生、大豆等食物,以及某些药物和添加剂,进食后可能引发胃肠道过敏反应,如呕吐、腹泻、腹痛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接触性过敏原如化妆品、金属饰品(镍、钴等)、某些外用药、衣物面料等,直接接触皮肤后可导致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皮肤红斑、肿胀、水疱、瘙痒等,注入性过敏原则主要是一些药物(如青霉素)、昆虫叮咬毒液等,通过注射或叮咬进入人体而引发过敏。

过敏症的症状依据过敏原的接触途径和累及器官不同而各异,呼吸道过敏常表现为鼻痒、流涕、打喷嚏、鼻塞,以及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长期反复发作还可能导致慢性鼻炎、鼻窦炎、哮喘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睡眠质量,皮肤过敏症状多样,可见红斑、丘疹、风团、水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等,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搔抓后可能加重皮肤损伤,引发感染,眼部过敏可出现眼睛发红、瘙痒、流泪、眼睑水肿等症状,影响视力和眼部舒适度,消化道过敏则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还有全身性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过敏症,可在接触过敏原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迅速发作,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血压下降、心跳加速、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症状,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

诊断过敏症需要综合多种方法,详细的病史询问至关重要,包括过敏症状的发生时间、频率、严重程度,是否有家族过敏史,以及近期接触的可能过敏原等,体格检查可发现一些与过敏相关的体征,如皮肤划痕症阳性、鼻腔黏膜水肿、肺部哮鸣音等,实验室检查方面,血液检查可检测血液中的总 IgE 水平、特异性 IgE 抗体,有助于确定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在皮肤上,然后用点刺针轻轻刺入表皮,观察皮肤反应,一般在 15 - 20 分钟内判断结果,若出现风团和红晕则为阳性;斑贴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接触性过敏原,将可疑过敏原敷贴在背部皮肤,48 - 96 小时后观察局部皮肤反应,还有一些特殊的激发试验,如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诊断哮喘等呼吸道过敏症,但这类试验有一定风险,需谨慎进行。

对于过敏症的治疗,首要原则是避免接触过敏原,一旦明确过敏原,患者应尽可能远离,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减少外出,关闭门窗并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对尘螨过敏者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并清洗空调滤网等,药物治疗是缓解过敏症状的重要手段,抗组胺药可减轻瘙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常见的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严重的哮喘发作等,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白三烯调节剂可抑制白三烯的合成和释放,对哮喘等呼吸道过敏症有一定疗效;对于局部皮肤过敏,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炉甘石洗剂等药物减轻炎症反应和瘙痒症状,免疫治疗是一种针对过敏症的特异性治疗方法,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剂量给患者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从而减轻过敏症状和预防过敏发作,但该方法治疗周期较长,且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

过敏症的预防同样不容忽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换洗衣物,可减少接触过敏原的机会,注意居住环境的清洁通风,定期打扫房间,清除灰尘和杂物,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饮食方面,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食物,对于易过敏食物,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少量进食以确定是否过敏,在户外活动时,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护目镜等,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也有助于降低过敏症的发生风险。

过敏症是一个复杂且常见的健康问题,其成因多样,症状表现各异,通过深入了解过敏症的发病机制、过敏原种类、症状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过敏症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负担,在未来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有望进一步探索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为广大过敏症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