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皮炎的定义与分类
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病变,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从定义上来说,它涵盖了一系列皮肤出现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皮肤发红、肿胀、瘙痒、起疹子等,其分类方式多样,按照病因可分为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多种类型,接触性皮炎是由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外界物质后产生的炎症反应,比如接触到某些金属(如镍)、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植物的汁液等,脂溢性皮炎主要发生在皮脂腺丰富的区域,如头皮、面部 T 区,常与皮脂腺分泌异常、马拉色菌感染有关,神经性皮炎则多与精神紧张、压力大等因素相关,患者常因反复搔抓形成苔藓样变,特应性皮炎具有遗传倾向,患者往往有过敏体质,在特定的环境因素或食物刺激下发病。
皮炎的症状表现
1、瘙痒
- 这是皮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瘙痒程度因人而异,可在轻微不适到难以忍受的剧烈瘙痒之间变化,在接触性皮炎中,当皮肤接触到致敏物质后,局部会产生瘙痒感,这种瘙痒会促使患者不自觉地搔抓,进而加重炎症反应,而在特应性皮炎中,全身多处皮肤都可能出现瘙痒,尤其是在夜间,瘙痒往往会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2、红斑
- 皮肤出现红斑是皮炎炎症反应的外在表现,红斑的颜色可以是鲜红色、暗红色,形状大小也各不相同,在脂溢性皮炎中,红斑通常出现在头皮、鼻翼两侧等部位,呈现为边界不太清晰的红斑片,神经性皮炎的红斑则多呈阵发性,常因情绪波动而加重或减轻,红斑上可能伴有鳞屑。
3、皮疹
- 皮疹形式多样,在接触性皮炎中,皮疹可能是密集的小丘疹;脂溢性皮炎可出现黄红色的油腻性痂皮;特应性皮炎则有渗出、结痂和苔藓化等不同阶段的皮疹表现,这些皮疹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因搔抓而引发感染。
皮炎的发病原因
1、内部因素
- 遗传因素:特应性皮炎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那么后代患特应性皮炎的概率会显著增加,这是因为遗传可能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异常。
- 免疫功能异常:正常的免疫系统可以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害,但当免疫功能出现紊乱时,就可能引发皮炎,在免疫缺陷状态下,皮肤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感染,从而引发炎症,神经性皮炎与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失衡有关,长期的精神紧张会使身体的免疫细胞活性改变,导致皮肤炎症。
- 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失调也可能诱发皮炎,青春期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会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的油脂,这在脂溢性皮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一些女性在生理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的波动,皮肤的敏感性会增加,容易出现皮炎症状。
2、外部因素
- 化学因素:许多化学物质都可能导致接触性皮炎,如化妆品中的香料、防腐剂,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等,这些化学物质作为半抗原,与皮肤蛋白结合形成全抗原,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
- 物理因素:长时间的日晒、摩擦、冷热刺激等物理因素也会引发皮炎,夏季长时间在户外暴晒,紫外线会损伤皮肤的角质层,使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引发日光性皮炎,过度摩擦皮肤会导致皮肤表面的保护层受损,使皮肤变得敏感,增加皮炎的发生风险。
- 生物因素:微生物感染是皮炎的一个重要诱因,在脂溢性皮炎中,马拉色菌的大量繁殖会破坏皮肤的脂质平衡,引发炎症,病毒感染(如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也可引起皮炎,在皮肤上出现水疱、红斑等皮疹。
皮炎的诊断方法
1、病史询问
-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个人史和家族史,包括是否有过敏史,如对某些食物、药物、环境物质过敏;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的皮肤疾病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还会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如是否经常使用某些化妆品、护肤品,工作环境如何等,对于一位怀疑患有接触性皮炎的患者,医生会重点询问近期是否有更换新的化妆品或接触过特殊的化学物质。
2、体格检查
- 观察皮肤的形态、颜色、分布等特征,查看皮损的大小、形状、边界是否清晰,是单一分布还是广泛分布,在脂溢性皮炎的检查中,医生会观察头皮、面部 T 区的红斑是否有油腻性鳞屑,皮疹是否融合成片,还会检查皮肤的质地,是否有增厚、粗糙等情况,这对于判断神经性皮炎等类型的皮炎很重要。
3、实验室检查
- 斑贴试验:这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重要方法,将可疑的致敏物质贴敷在患者的背部皮肤,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皮肤的反应,如果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则提示对该物质过敏。
- 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关指标来辅助诊断,如检测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过敏反应引起的皮炎中,嗜酸性粒细胞可能会增多,还可以检测血液中的特异性 IgE 抗体,帮助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某种过敏原。
- 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在某些疑难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取一小块病变皮肤组织进行显微镜检查,观察皮肤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如细胞的形态、排列,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等,这有助于明确诊断不同类型的皮炎。
皮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 避免刺激:患者首先要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致病因素,如果是接触性皮炎,要找出并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对于神经性皮炎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但避免过度清洗,防止皮肤干燥,在饮食方面,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2、局部治疗
- 外用药物:根据皮炎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对于以红斑、丘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期皮炎,可使用炉甘石洗剂等收敛剂来缓解瘙痒和红肿;糖皮质激素乳膏也是常用的药物,它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能迅速减轻炎症反应,但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引起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对于苔藓样变的皮损,可使用角质松解剂,如水杨酸软膏等,使增厚的角质层变薄。
- 湿敷疗法:对于渗出较多的皮炎,如急性湿疹等引起的皮炎,可采用湿敷的方法,用生理盐水或合适的药液浸满纱布,湿敷于患处,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数次,可以起到清洁创面、收敛止痒的作用。
3、系统治疗
- 抗组胺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是治疗皮炎瘙痒的常用方法,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等有一定的止痒效果,但可能会有嗜睡等副作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止痒效果良好且副作用相对较小,它们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来减轻瘙痒等过敏症状。
- 免疫抑制剂:对于一些严重或难治性的皮炎,如特应性皮炎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能会使用免疫抑制剂,但这些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
皮炎作为一种常见皮肤疾病,给患者身心带来诸多困扰,深入了解其各方面知识,无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有助于更好地应对这一病症,通过准确诊断、合理治疗与科学预防,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皮炎对生活的影响,让肌肤恢复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