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位于广州市新中轴线南段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繁华都市之中,是广州这座城市的“绿肺”与“南肾”,作为广州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重点建设湿地公园,海珠湿地承载着丰富的生态价值与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它的独特魅力。
海珠湿地公园占地面积达 1100 公顷,其中水域面积就有 377 公顷,是典型的三角洲城市湖泊与河流湿地类型的复合湿地系统,这里由万亩果园、海珠湖及相关河涌 39 条组成,形成了复杂而有序的生态系统,湿地内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孕育着石硖龙眼、红果杨桃、鸡心黄皮等十多种岭南佳果,是岭南水果的重要发源地、原产地和基因库,保存了丰富的果树种质资源,拥有古老的岭南基塘农业文化,见证了千年商埠黄埔古港的兴衰变迁,也孕育了粤剧、龙舟等非物质历史文化,积淀了厚重的岭南传统文化,形成了粤港地区历史悠久、个性鲜明、享誉国内外的岭南水乡特色。
独特的生态环境
(一)河网纵横交错
海珠湿地的水系发达,河涌密布,呈现出“河涌交错,海湖相通,江渚密布,沟涧曲折”的独特景象,其内水域每天随着潮汐“潮起潮落”,构成了以湖泊、河流、沼泽、果园与河涌水网融为一体的三角洲复合湿地生态系统,这种独特的水文条件,使得湿地内的水资源丰富且富有变化,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二)生物多样性丰富
这里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据统计,截至 2023 年,海珠湿地记录有维管束植物 835 种,动物 1096 种,其中鸟类种类众多,不乏珍稀品种,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白肩雕等,它们在此栖息、觅食、繁衍,为湿地增添了无限生机,湿地内的鱼类、昆虫、两栖类、爬行类等动物也各自构成了完整的生态链,共同维护着湿地的生态平衡。
主要景点
(一)海珠湖
海珠湖作为海珠湿地的核心区域之一,具有重要的水利功能和景观价值,它是海珠区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与石榴岗河、西碌涌、杨湾涌、上冲涌、大塘涌、大围涌 6 条河涌构成了“一湖六脉”的天然格局,在防洪排涝、连通水网、调水补水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湖面波光粼粼,湖水清澈,周边种植着各种水生植物和花卉,形成了美丽的湖岸景观,沿着湖边漫步,可以欣赏到广州塔的倒影在水中摇曳,感受现代都市与自然美景的完美融合。
(二)湿地一期示范区
湿地一期是海珠湿地的核心区和生态湿地示范区,这里以建设“水在脚边流,花在身边开,鸟在树上叫,人在画中行”的示范景区为目的,注重将岭南水乡的本土文化特色融入湿地美景,恢弘大气的岭南式牌坊和历史悠久的镬耳屋作为标志性建筑,彰显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于湖畔柳荫,赏菊观荷;也可以启程于花洲古渡,寻访岭南古老的印记;还可以泛舟于湖漾烟渚,观曲殇飞绫,赏古荫帆影,尽情享受湿地带来的宁静与美丽。
(三)湿地二期
湿地二期则着眼于“自然、生态、野趣”,着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在原生果园的基础上,通过连通水系、调清活水、丰富植被、修复生境等方式,为鸟类营造了良好的栖息、繁育、觅食等生态环境,成为了小鸟们的天堂,这里的自然风光更加原始和野趣,游客可以更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感受湿地的原生态之美。
文化传承与休闲观光
(一)文化传承
海珠湿地不仅是生态的宝库,更是文化的殿堂,这里汇聚了千年商埠黄埔古港、岭南水乡小洲村等丰富的物质文化,孕育了粤剧、龙舟等非物质历史文化,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可以深入了解岭南文化的发展历程,感受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在湿地内的一些传统村落和建筑中,可以看到古老的岭南建筑风格和传统的民俗文化展示,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岭南水乡。
(二)休闲观光
除了欣赏自然风光和感受文化氛围外,海珠湿地还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休闲观光活动,游客可以选择乘坐游船游览湿地,欣赏沿途的美景;也可以参加湿地科普教育活动,了解湿地的生态系统和保护知识;还可以在果园里体验采摘水果的乐趣,品尝新鲜的岭南佳果,湿地内还设有一些休闲娱乐设施和餐饮场所,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交通与游玩信息
(一)交通
海珠湿地公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乘坐公交 14 路、45 路、252 路、264 路、270 路、762 路、801 路至新滘中路(龙潭村牌坊)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如果选择自驾前往,可以通过导航软件搜索“海珠湿地公园”获取详细的路线信息。
(二)开放时间与门票
公园全年开放,具体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 9:00 - 17:00,周一闭园,门票价格为成人票 20 人民币,同时设有半价票和免票政策,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军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建议游客提前查询相关信息并合理安排行程。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集生态湿地、历史文化、科普教育、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岭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