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史上,肺结核无疑是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字,它曾如阴影般笼罩着人类的健康,夺走了无数生命,即便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依然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其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细长稍弯、具有抗酸性的杆菌,可感染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但最常侵犯的是肺部,它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发病情况复杂多变,有的患者可能在感染后数月甚至数年后才出现明显症状。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笑、大声说话时,会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这些微滴可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若被他人吸入,便可能引起感染,饮用带菌牛奶经消化道感染、患病孕妇经胎盘引起母婴间传播、经皮肤伤口感染和上呼吸道直接接种传播等途径虽较为罕见,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肺结核的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部分患者可能长期没有任何症状,仅在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而有些患者则会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低热、盗汗、乏力、消瘦、胸痛、呼吸困难等典型症状,咳嗽通常是肺结核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且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黏液痰;咯血也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血量不等;低热则多表现为长期午后潮热,体温一般在37℃-38℃之间。
肺结核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的原则,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随着医学的发展,一些新药如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也为耐药肺结核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否则容易导致治疗失败和耐药性的产生。
除了药物治疗,预防肺结核同样至关重要,对于新生儿来说,及时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卡介苗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免疫力,降低重症结核病的发病率,保持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卫生习惯,如定期通风换气、勤洗手、避免随地吐痰等,也有助于减少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对于高危人群,如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尘肺患者等,应加强监测和管理,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治疗。
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肺结核的防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肺结核仍然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全球新增肺结核病例超过1000万,死亡人数高达140万,在我国,肺结核也呈现出高负担、高发病率的特点,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肺结核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至今仍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们需要加强对肺结核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积极参与预防和治疗工作,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肺结核防控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共同携手抗击这一“白色瘟疫”,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