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什么是哮喘
哮喘,即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它涉及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进而引发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从发病机制来看,当变应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进入人体后,会被抗原递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捕获并处理,将抗原信息传递给 T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活化后,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进一步激活 B 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 IgE 抗体,IgE 抗体会吸附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 IgE 受体上,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 IgE 结合,引发细胞脱颗粒,释放出组胺、白三烯等多种介质,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腺体分泌增加等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引发哮喘症状。
哮喘的分类
1、按病因分类
- 过敏性哮喘:这类哮喘主要由接触过敏原引起,是最常见的哮喘类型,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季节吸入花粉后可能诱发哮喘;对尘螨过敏者,在接触尘螨较多的环境(如床垫、沙发等)时容易出现症状,过敏性哮喘往往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且多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湿疹等。
- 非过敏性哮喘:其发病并非由常见的过敏原引起,而是与感染、运动、药物、职业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相关,一些患者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运动性哮喘发作,这可能与运动时过度通气导致的呼吸道温度和湿度变化、气道表面渗透压改变等因素有关;还有部分患者因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后引发哮喘,被称为阿司匹林哮喘,职业性哮喘则是由于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某些特定物质(如化学物质、粉尘等)而诱发。
2、按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 间歇性哮喘:症状不频繁发作,发作时间较短,每周发作次数少于 2 次,发作间期无明显症状,肺功能正常。
- 轻度持续性哮喘:症状相对较轻,发作频率较低,但每周仍有 2 次或以上发作,发作间期可能存在轻度症状,肺功能检查可能有轻度异常。
- 中度持续性哮喘:症状较为明显,发作较为频繁,每周发作超过 2 次,每天有症状,影响活动和睡眠,肺功能检查有中度异常。
- 重度持续性哮喘:这是最严重的类型,症状持续存在且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即使在静息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肺功能严重受损,常伴有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
哮喘的症状表现
1、典型症状
- 喘息:表现为呼气相延长且带有哮鸣音,是哮喘的典型特征之一,患者在发作时会听到自己呼吸时发出的“呼呼”声,尤其是在呼气时更为明显,喘息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后才会出现,重者在安静状态下也会持续喘息。
- 气急:患者会感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常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这种气急感会在发作时迅速加重,迫使患者采取端坐位或前倾位以缓解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气急程度会进一步加剧,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和日常活动。
- 胸闷:胸部会有压迫感、紧缩感或憋闷感,仿佛有一块石头压在胸口,这种胸闷症状可能在发作前数分钟就出现,也可能与喘息、气急同时发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感。
- 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尤其在夜间和凌晨更为明显,部分患者的咳嗽可能会较为剧烈,甚至导致胸痛或腹肌疼痛,咳嗽有时是唯一的临床表现,被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容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其他呼吸道疾病。
2、不典型症状
- 运动性咳嗽和喘息:有些患者仅在运动后出现咳嗽、喘息和胸闷等症状,而在休息状态下无明显症状,这种运动诱发的哮喘症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可能与运动时气道内的水分蒸发、温度降低以及渗透压改变等因素刺激气道有关。
- 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部分哮喘患者同时伴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胃酸反流至食管甚至咽喉部时,会刺激呼吸道的迷走神经反射弧,从而诱发或加重哮喘症状,这些患者除了哮喘的表现外,还会有烧心、反酸、吞咽困难等消化道症状。
- 月经相关性哮喘:少数女性患者在月经前后会出现哮喘症状加重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的变化影响了气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功能所致。
哮喘的诊断方法
1、问诊:详细的病史收集对于哮喘的诊断至关重要,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包括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发作的时间规律(如是否夜间或凌晨发作)、发作的诱因(如接触过敏原、运动、情绪激动等),以及是否有个人过敏史、家族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史等,还会了解患者的既往治疗情况和使用的药物及其效果。
2、体格检查:在哮喘发作时,医生可能会观察到患者呼吸急促、辅助呼吸肌(如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等)凹陷、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可闻及双肺弥漫性哮鸣音等体征,但在缓解期,肺部体征可能不明显。
3、肺功能检查
- 肺活量测定(VC):主要反映肺的储备容量,哮喘患者在发作时,由于气道狭窄,肺活量会明显下降;在缓解期,肺活量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 用力肺活量(FVC):是指在最大吸气后以最快的速度尽力呼气所能排出的气量,哮喘患者的 FVC 值在发作时会降低,且其下降程度与气道阻塞的严重程度相关。
-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₁):是指深吸气至肺总量后以最快速度尽力呼气第一秒所呼出的气量,它是评估气道阻塞程度的重要指标,哮喘患者在发作时,FEV₁会显著降低,且 FEV₁/FVC 比值也会下降,通常小于 70%,通过检测 FEV₁的变化情况,可以监测哮喘的控制程度和治疗效果。
- 支气管舒张试验:给予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然后分别在用药前和用药后 15 - 30 分钟测定 FEV₁和 FEV₁/FVC,FEV₁较用药前增加≥12%,且 FEV₁绝对值增加≥200ml,则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提示气道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持哮喘的诊断。
- 支气管激发试验:对于症状不典型或肺功能检查结果不确定的患者,可采用支气管激发试验进行诊断,该试验是通过让患者吸入一定浓度的激发剂(如组胺、乙酰甲胆碱等),逐渐增加激发剂的浓度,观察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变化,如果吸入激发剂后 FEV₁下降≥20%,则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表明气道存在高反应性,有助于哮喘的诊断。
4、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哮喘发作期间,尤其是重度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低氧血症,通过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₂),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缺氧情况,SpO₂低于 90%,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严重的气道阻塞和通气功能障碍,需要立即进行治疗。
5、胸部影像学检查:虽然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在哮喘的诊断中不是必需的,但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哮喘发作时,胸部 X 线片可能显示肺部过度充气(肺野透亮度增加)、肺纹理增多等表现;而在缓解期,胸部影像学检查通常无异常发现,胸部 CT 检查则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结构和病变情况,有助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引起的类似症状。
6、过敏原检测:对于怀疑为过敏性哮喘的患者,可行过敏原检测以明确过敏原的种类,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包括皮肤点刺试验(SPT)、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等,SPT 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在皮肤上,然后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皮,观察 15 - 20 分钟后,根据皮肤局部是否出现红肿、风团等反应来判断患者对该过敏原是否过敏;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则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 IgE 抗体水平来确定过敏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