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长河中徘徊,许多记忆会随波逐流,然而春节,却如同一座永不腐朽的灯塔,屹立于岁月潮头,散发着亘古不变的温暖光芒,成为中华民族灵魂深处难以磨灭的情感纽带。

记忆中的春节,总是伴随着凛冽寒风悄然而至,街头巷尾早早地便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仿佛是天边坠落的繁星,瞬间点亮了整个世界,那一幅幅寓意吉祥的春联,饱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笔墨纵横间尽显中华文化底蕴,每至此时,集市上便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琳琅满目的年货堆积如山,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一曲独特的春节序曲,人们穿梭其中,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拎着糖果、坚果、新衣,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喜悦,那是对团圆与新年的热切盼望。
除夕夜,阖家围坐,灯火可亲,厨房里热气腾腾,锅碗瓢盆碰撞出欢快的旋律,长辈们在炉灶前忙碌,精心烹制一道道佳肴,那是家的味道,是传承千年的饮食文化,餐桌上摆满了珍馐美馔,鱼寓意“年年有余”,饺子象征“团圆福禄”,每一道菜都承载着深厚的祝福,一家人推杯换盏,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平日里的疲惫与烦恼在这浓浓的亲情氛围中烟消云散,孩子们最期待的莫过于长辈分发压岁钱的那一刻,红包递到手里,沉甸甸的,满是长辈的关爱与呵护,那一声声“恭喜发财”是对晚辈最美好的祝愿,也是家族延续的温馨仪式。
年夜饭后,一家人齐聚客厅,守岁看春晚,电视屏幕上明星大腕载歌载舞,小品相声逗得众人捧腹大笑,每一个节目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只为给全国观众献上一场视听盛宴,窗外,鞭炮声零零星星地响起,打破了夜晚的寂静,那是人们在用古老的方式辞旧迎新,驱赶“年兽”,迎接新的一年,随着午夜十二时钟声敲响,鞭炮声陡然密集起来,震耳欲聋却又喜气洋洋,烟花绚烂绽放,将夜空装点得如梦如幻,旧的一年在璀璨光芒中落幕,新的一年在希望中启航。
春节,更是游子归巢的季节,火车站、汽车站、机场,人潮涌动,行色匆匆,他们背着沉重的行囊,跨越千山万水,只为了那一盏家中的灯火,那一张张写满思念与疲惫的脸庞,在踏上家门的瞬间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亲人热烈的拥抱和激动的泪水。“回家过年”这简单的四个字,背后蕴含着多少深情厚谊,承载着多少离合悲欢,它是中国人骨子里的眷恋,是刻在血脉中的情怀。
当新春的第一缕阳光洒下,人们走亲访友,拜年祝福,街头巷尾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味,处处是拜年的人流。“新年好”“给您拜年啦”等祝福声此起彼伏,传递着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孩子们穿着新衣,像快乐的小鸟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挨家挨户讨要糖果,笑声清脆悦耳,似银铃般洒落人间。
春节,这一古老的节日,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凝聚着家庭的力量,在岁月的流转中,它不断传承、创新,却始终坚守着那份对团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图腾,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都将熠熠生辉,岁岁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