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季节交替之际,流感常常悄然肆虐,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无论是孩童的欢笑、成人的忙碌,还是老人的宁静生活,都可能被流感的阴霾所笼罩,了解流感及其防治方法,对于保护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至关重要,这不仅是一场与病毒的较量,更是我们对健康生活的坚守,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流感的世界,揭开其神秘面纱,掌握有效的防治策略,为健康筑起坚固的防线。
流感的认识
1、定义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变异频繁,易引发大流行,如季节性流感和全球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次之,可引起局部流行;丙型流感病毒则较为稳定,一般只引起散发病例。
2、危害
流感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常见的有肺炎,尤其是老年患者、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哮喘)的人群更容易并发细菌性肺炎,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还可能引发心肌炎、脑炎等,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损害,对于儿童,流感可能引起急性喉炎、中耳炎等,影响生长发育,流感还会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增加医疗负担和经济成本,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预防措施
(一)疫苗接种
1、疫苗种类
- 灭活疫苗:通过甲醛处理使流感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保留免疫原性,适用于大多数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以及孕妇,通常需要每年接种一次,因为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疫苗会根据当年的流行株进行调整,接种后 2 - 4 周开始产生保护作用,保护效力可持续 6 - 8 个月。
- 减毒活疫苗:使用毒性减弱但仍具有免疫原性的活病毒制成,一般通过鼻腔喷雾接种,模拟自然感染途径,激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适用于健康的成年人和青少年,由于含有活病毒,免疫功能低下者、孕妇以及对疫苗成分过敏者不宜接种,接种后 1 - 2 周产生免疫力,可持续 1 - 2 年。
2、接种时间
最佳接种时间是在流感流行季节前,一般为每年的 9 - 11 月,这样可以在流感高峰来临前,让身体获得足够的抗体保护,但在整个流感流行期间,只要未感染流感且符合接种条件,都可以接种疫苗,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或减轻感染后的病情。
(二)个人卫生习惯
1、勤洗手
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手部经常接触各种物品和表面,容易沾染病毒,正确洗手的步骤包括:湿润双手,涂抹肥皂或洗手液,充分揉搓掌心、指间、手背、手指、手腕等部位至少 20 秒,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在没有洗手条件时,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但效果不如肥皂洗手彻底。
2、咳嗽礼仪
当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直接传播给他人,用过的纸巾应立即扔进垃圾桶,并及时洗手,这一简单的行为可以有效减少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3、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打扫房间,擦拭家具、门窗、电器等表面,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每天至少开窗通风 2 - 3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有助于降低室内病毒浓度,减少感染机会。
治疗措施
(一)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
- 奥司他韦: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和传播,发病 48 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一般口服剂量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有所不同,疗程通常为 5 天,但部分患者在服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反应。
- 扎那米韦:吸入式给药,适用于成人及 7 岁以上儿童,通过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释放,达到治疗目的,使用方便,副作用相对较少,主要为呼吸道刺激症状。
2、对症治疗药物
- 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可缓解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对乙酰氨基酚相对安全,对胃肠道刺激性小,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布洛芬抗炎作用较强,但可能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慎用。
- 止咳祛痰药:对于咳嗽伴有咳痰者,可根据痰液性质选择氨溴索等祛痰药,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对于干咳为主者,可使用右美沙芬等镇咳药。
(二)家庭护理
1、充分休息
患病期间应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身体恢复,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睡眠时间不少于 7 - 8 小时。
2、补充水分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可以选择白开水、淡盐水、果汁等液体,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缓解咽喉干燥,促进新陈代谢。
3、营养支持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蛋类等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合理的营养搭配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病情康复。
流感虽然来势汹汹,但我们并非束手无策,通过深入了解流感病毒的特性,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即使在不幸感染的情况下,及时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也能帮助我们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