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心力衰竭的治疗
1、一般治疗:
-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所有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应指导其采取低钠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应限制在2克以下,有助于减少水肿,需控制液体摄入,特别是当存在严重水肿或低钠血症时,需适当减少液体摄入,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和良好的睡眠也对病情控制有积极作用。
- 氧疗:持续吸氧3~4升/分,急性左心衰时立即予鼻异管给氧(氧流量为6~8升/分),病情特别严重可应用面罩呼吸机加压给氧,给氧的同时在氧气湿化瓶内加入50%的酒精,或给予消泡净(二甲基硅油)吸入,有助于消除肺泡内的泡沫。
2、药物治疗:
- 利尿剂:通过增加尿量来减轻心脏负担,是心衰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但需注意电解质紊乱的风险,尤其是低钾血症和低钠血症,因此需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担,改善心肌功能,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并需监测血肌酐水平。
- 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心脏的氧需求,控制心率,有助于长期的心脏功能改善,但在使用初期可能会加重心衰症状,因此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 正性肌力药物:如地高辛等洋地黄类药物,用于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但需注意中毒反应的风险,如心律失常等。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可抑制醛固酮的有害作用,改善心衰预后。
3、手术治疗:
- 冠状动脉搭桥术:适用于冠心病引起的心衰,通过改善心脏血流来缓解症状。
- 心脏瓣膜修复术或置换术:对于心脏瓣膜病变导致的心衰,修复或置换受损的瓣膜可以改善心脏功能。
- 心脏起搏器或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用于维持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正常心律。
- 心脏移植:对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的护理
1、生活管理:
- 休息与活动:心力衰竭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轻度心衰者可适当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活动;重度心衰者则需绝对卧床休息,多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静脉血液回流和心脏负担,长期卧床者需定时翻身,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 饮食管理:选择热量低、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戒烟戒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大量饮水。
- 心理支持:由于心衰病情常反复或逐渐加重,患者易产生抑郁、焦躁等消极情绪,家属和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情感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病情监测:
-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和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水肿等)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利尿剂可能引起的电解质紊乱、洋地黄类药物可能导致的心律失常等。
3、用药护理:
- 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确保按时按量服药。
- 定期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及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心力衰竭的治疗与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治疗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护理方面则需要关注患者的生活管理、病情监测和用药护理等多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