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各类意外事件中,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损伤,无论是运动场上的激烈碰撞、道路上的交通事故,还是生活中的不慎摔倒,都可能引发骨折,掌握正确的骨折急救与固定方法,不仅能减轻伤者的痛苦,更能在关键时刻守护生命安全,避免二次伤害,为后续的专业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一、骨折的常见类型及表现
骨折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类型,从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这类骨折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如小腿被尖锐物体刺穿导致胫骨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则是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例如常见的手腕部闭合性骨折。
从骨折的形态来看,有横行骨折、斜行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横行骨折是骨折线与骨干纵轴垂直;斜行骨折的骨折线与骨干纵轴呈一定角度;螺旋形骨折多因扭转暴力所致,骨折线呈螺旋状;粉碎性骨折则是骨质碎裂成三块或更多块,常见于严重的直接暴力损伤,像从高处坠落导致的骨盆粉碎性骨折。
骨折的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局部功能障碍、畸形、异常活动和骨擦音或骨擦感等,疼痛是骨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在移动受伤部位或受到轻微触碰时会加剧;肿胀是由于骨折断端出血和周围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局部功能障碍表现为受伤部位的肢体无法正常活动,如手臂骨折后无法抬起或弯曲;畸形是骨折端移位后出现的外观改变,如腿部骨折后可能出现腿的短缩、成角等异常形态;异常活动是指在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类似关节的活动,这是骨折的特有体征;骨擦音或骨擦感则是在搬动或触摸骨折部位时,可感觉到骨折断端相互摩擦产生的声响或震动,但这不是诊断骨折的必备条件,因为有些骨折可能没有明显的骨擦音或骨擦感。
二、骨折急救的重要性
在面对骨折伤者时,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正确的急救能够迅速止血、减少疼痛和防止休克,对于开放性骨折,出血往往是首要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止血,可能会导致伤者失血过多而休克,危及生命,通过简单的压迫止血方法,如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在出血部位,并适当加压包扎,可以有效控制出血。
急救能够避免骨折断端对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在搬运和移动伤者过程中,如果没有适当的固定措施,骨折断端可能会移位,划伤周围的血管、神经和肌肉组织,加重伤情,脊柱骨折的伤者如果搬运不当,可能会使脊髓受到更严重的损伤,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
及时的急救处理能为后续的专业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专业的医疗人员在接手伤者后,能够根据伤者的初步急救情况和症状,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果伤者在转运过程中病情恶化,如因未妥善固定导致骨折断端刺破重要脏器,将会增加救治的难度和风险。
三、骨折的固定方法与技巧
(一)现场简易固定材料的选择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进行临时固定,常用的有木板、树枝、硬纸板等,在野外环境中,如果有合适的树枝,可以选择粗细适中、质地坚硬且有一定长度的树枝作为固定材料,如果是在城市环境中,硬纸板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如纸箱的硬板部分就可以用于固定一些小部位的骨折,还需要准备绷带、三角巾或毛巾等用于包扎固定,如果没有这些专门的包扎材料,也可以使用干净的衣物撕成条状来代替。
(二)不同部位骨折的固定方法
1、上肢骨折固定
- 锁骨骨折:可采用“8”字形绷带固定法,让伤者坐直,用一条宽带子或三角巾环绕胸部,在两肩之间打结,形成一个“8”字形状,将锁骨固定住,注意绷带或三角巾的松紧度要适中,既能限制锁骨的活动,又不会过紧压迫颈部血管和气管。
- 肱骨干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固定,先将伤肢用三角巾或绷带简单包扎固定后,将三角巾的一端托住伤肢前臂,另一端绕过伤者颈部,在健侧肩部打结,使伤肢悬吊在胸前,这种方法适用于肱骨干的闭合性骨折,能够减少骨折断端的活动,缓解疼痛。
- 前臂骨折:采用小夹板或木板固定,选择两块长度超过前臂长度的夹板或木板,分别放置在前臂的掌侧和背侧,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夹板与前臂固定在一起,固定时要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使前臂处于功能位,功能位是指手部各关节在发挥最大功能时所处的位置,如手指屈曲、拇指外展等。
2、下肢骨折固定
- 股骨干骨折:可以使用简易担架固定,如果没有现成的担架,可以用两根长木棍或树枝,加上一块宽大的木板或门板制成简易担架,将伤者平放在担架上,用绷带或绳索将伤者的身体与担架固定牢固,尤其是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要重点固定,防止骨折断端移位,在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者身体的平稳,避免颠簸和晃动。
- 小腿骨折:同样采用小夹板或木板固定,选择合适长度的夹板放置在小腿的内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好,固定的范围要从踝关节上方一直延伸到大腿根部下方,确保膝关节和踝关节都能被固定住,固定后要将伤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 足部骨折:对于足部骨折,可以将伤者的脚与未受伤的脚捆绑在一起进行固定,用绷带或三角巾将两只脚踝紧密地缠绕在一起,使伤脚不能活动,起到固定的作用,但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三)固定后的注意事项
在完成骨折固定后,要注意观察伤者的身体状况和固定部位的情况,检查固定是否牢固,有无松动或过紧的现象,如果发现绷带过紧导致伤者肢体末端发凉、发紫、麻木等情况,可能是血液循环受阻,应适当放松绷带重新固定,要让伤者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和移动,如果必须移动伤者,要动作轻柔、平稳,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四、特殊情况下的骨折急救与固定
(一)多发性骨折
当伤者存在多处骨折时,急救和固定的难度会大大增加,首先要对威胁生命安全的骨折进行处理,如脊柱骨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的,应优先固定脊柱,可以采用平板搬运的方式,多人协作将伤者平移到担架上,在搬运过程中要保持脊柱的轴线稳定,避免扭转和弯曲,对于其他部位的骨折,按照先近后远、先大后小的原则依次进行固定,先固定股骨干骨折,再固定小腿骨折等,在整个急救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伤者的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清理口腔异物、进行心肺复苏等。
(二)开放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由于伤口与外界相通,容易发生感染,在急救现场,除了对骨折进行固定外,还要尽快对伤口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伤口内的污物和血凝块,然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但要注意不要让消毒液进入伤口深处,以免刺激伤口引起疼痛和加重损伤,如果伤口内有异物,不要轻易取出,应在伤口上覆盖干净的纱布或敷料后再进行包扎和固定,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处理。
(三)伴有大出血的骨折
当骨折伴有大出血时,首先要立即止血,对于动脉出血,可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在伤口近心端找到搏动的动脉,用手指用力压迫动脉,阻断血流,对于大腿根部骨折伴有股动脉出血的伤者,可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用力按压股动脉进行止血,止血带止血法是在伤口近心端用止血带绑扎止血,但要注意记录止血带绑扎的时间和使用压力,每隔一段时间(一般不超过 1 小时)要松开止血带 1 - 2 分钟,以防止肢体缺血坏死,在止血的同时,要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然后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五、总结
骨折的急救与固定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它关乎伤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通过对骨折常见类型的认识、了解急救的重要性以及掌握不同部位骨折的固定方法和技巧,能够在意外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反应,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伤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急救知识,确保急救措施的有效实施,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强安全意识,预防骨折的发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