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护理:警惕恶露异常,守护母婴健康

03u百科知识网

在经历了分娩这一人生重要阶段后,产妇的身体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恢复时期,而恶露的变化则是身体恢复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指标,正常的恶露排出对于子宫的修复和产妇整体健康至关重要,恶露异常却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健康问题,需要引起产妇和家属的高度关注与及时处理。

恶露,是产后经阴道排出的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的混合物,产后最初数天,恶露量较多,颜色鲜红,称为血性恶露;随后逐渐转为色淡红且较为稀薄的浆液恶露;大约产后 2 - 3 周,恶露变为白色或淡黄色,质地黏稠,这便是白恶露,通常持续 2 - 3 周左右,整个产褥期恶露持续约 4 - 6 周干净,但如果出现恶露异常,可能会在量、色、质、气味等方面表现出与正常情况的差异。

恶露量异常增多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正常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恶露量会逐渐减少,若产妇发现恶露量持续大量排出,明显多于月经量,且没有减少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子宫复旧不全,无法有效地将宫腔内的残留物排出,此时,子宫就像一个失去了部分“收缩力”的容器,里面的组织和血液不能顺利地被排空,这种情况多见于分娩过程较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大或产后休息不足时,宫腔内若有胎盘、胎膜残留,也会成为刺激子宫出血的因素,残留的组织就像“异物”一样,不断引发子宫出血,使得恶露量增多,这种残留可能是由于分娩时胎盘未能完整娩出,或者胎膜的部分碎片遗留在宫腔内。

恶露的颜色变化也不容忽视,如果产后恶露颜色一直鲜红色且持续时间长,尤其是在产后超过 10 天仍为鲜红色,可能暗示着宫腔内有感染的发生,因为细菌等病原体在宫腔内繁殖,会引起子宫内膜的炎症反应,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使恶露呈现鲜红色,此时,恶露往往还伴有异味,这是由于感染产生的炎性分泌物混合在恶露中,发出难闻的气味,而若恶露颜色发暗,呈棕褐色且浑浊,可能是陈旧性的出血与宫腔内积存的分泌物混合所致,也可能是由于产后长时间卧床、活动过少,导致恶露在宫腔内积聚时间过长而变色。

从恶露的气味来判断,正常的恶露可能会有轻微的血腥味,但无恶臭,一旦出现恶露发臭,如同腐烂鱼肉般的刺鼻气味,这几乎可以肯定存在严重的宫腔感染,这种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会进一步扩散至盆腔、腹腔等部位,引发盆腔炎、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会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当发现恶露异常时,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产妇首先要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因为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减少对身体的负担,在饮食方面,应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提高免疫力。

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尽快就医,医生一般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来明确恶露异常的原因,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超声检查,它能够清晰地显示子宫的大小、形态以及宫腔内是否有残留物,对于判断子宫复旧情况和有无胎盘胎膜残留具有重要意义;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产妇是否存在感染以及贫血的程度;C 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判断体内炎症反应的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果是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恶露量多,可能会给予缩宫素等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帮助子宫恢复正常大小和功能;若存在宫腔感染,则会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而对于有胎盘胎膜残留的情况,可能需要根据残留物的多少和出血情况选择药物治疗或清宫手术等方法进行处理。

产后恶露异常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产妇及其家属应密切关注恶露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并进行科学的处理,这对于保障产妇的身体健康、促进产后恢复以及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恶露异常,才能让产妇在产后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开启健康美好的生活新篇章。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