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便门外,有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道观——白云观,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之中,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彩,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

白云观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其历史源远流长,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流淌着无数的传奇故事,初名天长观,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多次更名,最终定名为白云观,唐玄宗时期,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此观,观内至今还保存着一尊汉白玉石雕的老子坐像,据说这便是唐代的遗物,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金代时,天长观遭遇火灾焚烧殆尽,后又重修并改名太极宫;元初,长春真人丘处机自西域大雪山觐见成吉思汗后,东归燕京,赐居于太极宫,将其更名为长春观,丘处机羽化后,弟子于其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丘祖仙蜕,白云观由此成为全真龙门派祖庭,明初,以处顺堂为中心重建宫观,并易名为白云观,英宗正统八年(1443年)又对其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和扩建,基本奠定了如今的规模。
走进白云观,仿佛踏入了一个神秘的道教世界,其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分中、东、西三路及后院,各路殿堂错落有致,相互映衬,中路以山门外的照壁为起点,依次有照壁、牌楼、华表、山门、窝风桥、灵官殿、钟鼓楼、三官殿、财神殿、玉皇殿、救苦殿、药王殿、老律堂、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等十几座殿宇,这些殿宇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有的庄严肃穆,有的精美华丽,展现了古代建筑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灵官殿是白云观的第一座殿堂,也是道教的护法神所在之处,殿内主供道教护法神王灵官(王善),他赤面、三目、披甲执鞭,威风凛凛地守护着这座道观,两侧墙壁上还有赵公明、马胜、温琼和岳飞四位护法元帅陪享,他们共同构成了道教护法神的威严阵容,玉皇殿则是白云观的中心殿堂之一,殿壁挂有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三十六帅、二十八宿的绢丝工笔彩画共八幅,均为明清时代佳作,色彩鲜艳,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白云观的西路有神特、祠堂院、八仙殿、吕祖殿、元君殿、文昌殿、元辰殿等,祠堂院的堂下埋藏着王常月遗蜕,堂内左右室墙壁上嵌有元赵孟頫书《道德经》《阴符经》石刻,这些石刻字体遒劲,气势磅礴,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东路有三星殿、慈航殿、真武殿和雷祖殿等,三星殿供奉的是福禄寿三君,深受游客的喜爱和参拜。
除了众多的殿堂建筑,白云观还有一处清幽雅静的花园——云集园,又称“小蓬莱”,这里是道士们休息和修炼的地方,环境优美,绿树成荫,亭台楼阁点缀其中,宛如人间仙境,每年春节,白云观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这是老北京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届时,观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逛庙会、摸石猴、打金钱眼,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摸石猴是白云观独有的传统习俗,传说石头雕刻的流云、仙鹤、花卉中的小石猴被游人摸得锃亮,便能带来好运气,打金钱眼则是一种寓意财运亨通的活动,桥下悬挂着巨大的铜钱,游客用小铜钱投向钱孔,若能投中,便意味着来年财运滚滚。
白云观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道观,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它见证了中国道教的兴衰发展,承载着无数信徒的信仰和追求,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领略到古代建筑的魅力,了解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无论是对于道教信徒来说,还是对于普通游客而言,白云观都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它可以让人们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净土,感受心灵的洗礼和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