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心率正常范围是多少

03u百科知识网

心跳每分钟多少次正常

心跳每分钟多少次正常?

心跳医学上称为心率,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为60~100次/分,平均约75次/分。

心率可随年龄、性别和不同生理状态而发生较大的变动。新生儿的心率较快,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减慢,至青春期接近成年人水平。在成年人,女性的心率稍快于男性。在经常进行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的人,平时心率较慢。在同一个体,安静或睡眠时的心率较慢,而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在整体情况下,心率受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心率加快;迷走神经活动增强时心率减慢。循环血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时心率加快。此外,心率还受体温的影响,体温每升高1℃,心率每分钟可增加12~18次。具体患者具体分析,如果心率长时间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而且排除了诱发因素,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李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心率是指什么

心率是指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的心率是在60-100次/分,正常的心脏节律是窦性心律,所以正常人60-100次/分的心跳是合适的窦性心律,过慢或者过快都是属于异常的范围。

心率有的时候不是窦性的状态,所以说的心率只是心室率,窦性状态描述的也是心室率,但是因为心房和心室的跳动是一致的,所以没有特别强调心室率。

如果心房和心室的跳动是不一致的,所指的心率是心室率,出现跳动不一致的现象,可以是房扑、房颤,也可以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跳心房的,心室跳心室的,但是心率是多少,指的是心室跳动的心室率。

人的心跳多少是正常?快慢有何影响

人的心跳多少是正常?快慢有何影响?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注意自己的心率(或脉搏),但对心率的快慢有何意义就不甚了了。心率到底是偏快好还是偏慢好?有人觉得心率偏快好,认为这说明心脏的工作效率高,人体血液流动快,是机体有活力的象征;而另一些人认为还是心率偏慢好,在他们看来,心脏一生中跳动的次数是有限的,心率慢可以使心脏工作得更久一些,从而更长寿。

心率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即心脏在单位时间(1分钟)内跳动的次数,用来表示心脏跳动速度的快慢。一般情况下人们的心率与脉搏基本相等。

正常成年人心率平均值通常在75次/分钟左右,但这存在着显著的个体性差异,它受年龄、性别、体型以及所处生理状态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年轻人较年老者快,女性较男性稍快,矮壮者较瘦高者稍快。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的心率也会有着较大的差异。安静或睡眠时心率较慢,而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率会偏快。

医学上认为,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为60~100次/分钟,若每分钟心率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超过100次即为心动过速。

体力劳动者或平时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者的心率会偏慢,大概为50~60次/分,这属于生理性心动过缓。运动员的心率很慢,有的会低于50次/分。这与他们平时高强度的体育锻炼有关,长期锻炼促使他们的心肌纤维粗大,增强了心肌收缩力,心脏每搏输出量就高于常人。正常人心脏每分钟需要跳动75次供应的血量,运动员只需跳动50次左右就可以完全供应。所以,运动员或体力劳动者心率低于正常值是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平时心率在70~80次左右的人,突然降低到60次以下,就应该引起重视,有可能是疾病引起,属于病理性的心动过缓。

心动过速同样也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可见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茶饮酒等,病理性多见于发热、甲亢、贫血、缺氧、心力衰竭等。

如果一个人在安静时心率较慢,运动时心率迅速加快,待运动结束后又可以在短时间里恢复到平静时的较慢心率,就可以说明他的心功能良好。就像上面说的运动员心率慢的原理一样,安静时他1次心跳比别人泵出更多的血液,所以他的心脏也就不用那么急于工作。而在运动时他的心率又可以跳得很快,以供应大运动量所需要的血液,这一切与他有一个强大的心脏是分不开的。

无论心率偏快还是偏慢,只要是在正常范围内或与上下限相差不大且波动较小,就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心率是否正常,还应注意心律是否正常,即心脏跳动的节律是否均匀规则。平时可以多参加体育锻炼,让自己的心律快慢有度,提高心功能,让身体时刻处于较好的状态。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