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城市中心的绿色宝藏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资源
  2. 三大区域各具特色
  3. 多样的生态景观
  4. 深厚的文化底蕴
  5. 便捷的交通与游玩建议

在广州这座繁华的都市中,有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它宛如一片绿色的仙境,镶嵌在城市之中,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与活力,成为市民和游客们心驰神往的生态乐土。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资源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海珠区东南部,被称为广州市的“南肺”和“肾”,是全国唯一一个地处超大城市中轴线上的国家湿地公园,总用地面积约1100公顷,水域面积达377公顷,这里主要包括万亩果园、海珠湖及相关河涌39条,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广州新中轴南段,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与千年商埠黄埔古港交相辉映,新地标广州塔在湖面倒影摇曳,CBD霓虹在林间闪烁光华,构成了一幅美丽而独特的画卷。

公园内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石硖龙眼、红果杨桃、鸡心黄皮、胭脂红番石榴等十多种岭南佳果的传统产区,也是岭南水果的发源地、重要原产地和基因库,保存了丰富的果树种质资源,拥有古老的岭南基塘农业文化,这里还是候鸟迁徙重要通道、岭南水果发源地和岭南民俗文化荟萃区,积淀了厚重的岭南传统文化。

三大区域各具特色

1、海珠湖:作为海珠区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海珠湖与石榴岗河、西碌涌、杨湾涌、上冲涌、大塘涌、大围涌6条河涌构成了“一湖六脉”的天然格局,在防洪排涝、连通水网、调水补水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湖区的绿地面积达25万㎡,环湖园道旁种有樟树、人面子、紫荆、罗汉松、高山榕等上百个品种的植物,湿地种有荷花、水杉、常绿菖蒲、垂丝柳、矮蒲苇等60余种的水生植物,湖区内已出现鸟、鱼等20多个种类的动物,呈现出“水秀岸绿,鱼跃鸟鸣”的岭南水乡画面。

2、湿地一期: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是海珠湿地核心区和生态湿地示范区,用地面积约70公顷,水域面积占42%,约为28.3公顷,水深平均1.5米,全部为流动的活水,这里以建设“水在脚边流,花在身边开,鸟在树上叫,人在画中行”的示范景区为目的,注重将岭南水乡的本土文化特色融入湿地美景,以恢弘大气的岭南式牌坊和历史悠久的镬耳屋作为标志性建筑,打造出独具岭南水乡文化特色的原生态湿地景观。

3、湿地二期:着眼于“自然、生态、野趣”,着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在原生果园的基础上,通过连通水系,调清活水、丰富植被、修复生境等方式,湿地二期为鸟类营造良好的栖息、繁育、觅食等生态环境,成为真正的小鸟天堂,湿地二期建成后,将与海珠湖和湿地一期连成367公顷的果园湿地景区,共同构建国际大都市城央的世外桃源。

多样的生态景观

1、果林湿地:突出农耕与湿地结合、潮汐水网和果林镶嵌的垛基果林湿地景观,创造了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多样化湿地生境,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各种岭南佳果挂满枝头的景象,如石硖龙眼、红果杨桃、鸡心黄皮等,还可以漫步在蜿蜒曲折的空中果林栈道上,近距离感受这片果林的独特魅力。

2、花卉景观:设计了四时轮转的湿地花卉景观,通过湿地花卉在不同湿地空间的利用与展示,彰显海珠湿地的文化特色,无论是春夏秋冬,这里都有不同的花卉盛开,如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腊梅等,让人流连忘返。

3、亲水体验:湖边的亲水花溪长约650米,游客可以通过石栈道、木亭和鹅卵石道与湿地零距离接触,看鱼儿畅游、观蝴蝶纷飞、赏莲花绽放,还可以乘坐观光船,沿着石榴岗河途径金色池塘、画外烟渚、古荫帆影等景点,欣赏石榴湾湿地“空中花园”的景观。

深厚的文化底蕴

海珠湿地汇聚了千年商埠黄埔古港、岭南水乡小洲村等丰富的物质文化,孕育了粤剧、龙舟等非物质历史文化,沾染了百年学府中山大学和岭南书画摇篮十香园的浓郁文化气息,积淀了厚重的岭南传统文化,形成了粤港地区历史悠久、个性鲜明、享誉国内外的岭南水乡特色,幽悠诉说着中国岭南文化发展史。

便捷的交通与游玩建议

可乘公交14、45、252、250、264、270、762、801路至新滘中路(龙潭村牌坊)站,建议游玩时间为4小时左右,开放时间是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园,门票价格为成人票20元/张(1月1日-12月31日周二-周日),还有相应的半票和免票政策。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多样的生态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广州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一个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的宝地,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保护。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