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这一看似平常的身体反应,实则是身体内部复杂机制运作的外在表现,它是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动作,如同一位忠诚的卫士,在呼吸道遭受异物入侵、炎症刺激或环境变化时,及时发出信号,提醒我们关注身体的潜在问题。

从生理角度来看,咳嗽的产生过程涉及多个部位和神经反射弧,当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如吸入灰尘、花粉、冷空气,或者因病毒感染导致咽喉、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发炎时,这些部位的神经末梢会将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导至大脑中的咳嗽中枢,咳嗽中枢在接收到信息后,迅速下达指令,引发呼吸肌(如膈肌、肋间肌)的收缩,膈肌收缩使胸腔容积增大,肺部扩张;肋间肌收缩则使胸廓进一步扩张,随后,声门突然开放,气流在肺内压力与外界大气压差值的作用下急速冲出呼吸道,形成咳嗽动作,以试图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或痰液等刺激性物质,当我们不小心吸入一粒小石子进入气管时,身体会立刻启动咳嗽反射,通过剧烈的咳嗽试图将石子咳出来,从而保护下呼吸道免受更严重的伤害。
咳嗽的类型多种多样,依据其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通常持续时间短于 3 周,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普通感冒就是常见的病因之一,病毒侵入鼻腔、咽喉部,引起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咳嗽,此时,咳嗽往往伴有流涕、打喷嚏、咽痛等症状,随着感冒的逐渐痊愈,咳嗽也会在数天内自行缓解,亚急性咳嗽病程介于 3 周至 8 周之间,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后咳嗽、细菌性鼻窦炎等,感染后咳嗽是在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持续存在,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呼吸道黏膜在感染后受损,神经末梢敏感性增高以及气道高反应性有关,而慢性咳嗽则持续 8 周以上,病因较为复杂,可能涉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病、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尤其在夜间或清晨咳嗽明显,常伴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其本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气道存在慢性炎症和高反应性,但喘息症状不明显,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则是由于胃酸反流至食管甚至咽部,刺激食管黏膜感受器,引发咳嗽,同时可能伴有烧心、反酸等消化道症状。
咳嗽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频繁的咳嗽不仅会导致胸部肌肉疼痛、疲劳,还可能影响睡眠、工作和社交活动,长期的慢性咳嗽甚至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咳嗽引起的呕吐可能导致食道损伤;对于患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剧烈咳嗽还可能加重原有病情,如诱发心绞痛发作或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短症状。
面对咳嗽,正确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首先是明确病因,这是制定精准治疗方案的关键,医生通常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咳嗽的性质、频率、伴随症状,是否有过敏史、家族史等,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可能会检查咽喉部、听诊肺部情况等,还会根据需要安排一些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胸片、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胃镜检查等,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气道病变、过敏因素或消化系统问题等。
在治疗方面,针对感染引起的咳嗽,若是细菌感染,会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若是病毒感染,则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止咳药物缓解咳嗽症状,同时注意休息、多喝水,增强身体免疫力,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主要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或联合支气管舒张剂进行长期规范治疗,以减轻气道炎症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则需使用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等改善胃肠道功能,减少胃酸反流,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过敏原、戒烟等措施也对缓解咳嗽症状有重要作用。
咳嗽是身体发出的复杂信号,了解其背后的机制、类型和正确的处理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及时应对身体的“警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在咳嗽来袭时不再盲目应对,而是能够科学、有效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