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酸换肤知识大揭秘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什么是果酸换肤?
  2. 果酸换肤的作用
  3. 果酸换肤的适应症
  4. 果酸换肤的过程
  5. 果酸换肤的注意事项

在当今追求美丽的时代,各种美容护肤方法层出不穷,果酸换肤作为一种流行的皮肤管理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以其独特的功效吸引了众多爱美人士的目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误解和争议,果酸换肤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神奇的功效和适应症?又该如何正确进行以及注意事项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果酸换肤的方方面面。

什么是果酸换肤?

1、定义

- 果酸换肤,简而言之,就是使用高浓度的果酸进行皮肤角质的剥离作用,促使老化角质层脱落,加速角质细胞及少部分上层表皮细胞的更新速度,促进真皮层内弹性纤维增生,对浅层痘疤有较好疗效,也能改善毛孔粗大,但需经多次疗程治疗后才能消除痘疤。

2、果酸的种类

- 已知的果酸可分成三大类:α-羟基酸(AHA)、β-羟基酸(BHA)及α&β-羟基酸,常见的果酸包括甘醇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杏仁酸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水果或物质中提取而来,如甘蔗、柑橘类水果、牛奶、柠檬等。

果酸换肤的作用

1、去除痘痘、粉刺和黑头

- 痘痘、粉刺、黑头的产生主要与皮脂腺分泌过剩以及毛囊上皮异常角化有关,导致油脂和脏东西无法排出体外,果酸能够从源头抑制痤疮,改善皮脂腺增生导致的出油过剩和毛孔堵塞,是油性皮肤和痘痘肌的改善利器。

2、改善痘印、色沉、色斑

- 皮肤表皮层和真皮层中含有色素颗粒时,可能形成表层色斑、色素沉着以及痘印,果酸换肤可以有效改善这些问题,使带有色素颗粒的表皮层和真皮浅层剥脱,从而改善痘印和色斑。

3、改善表浅性凹陷痘印

- 高浓度的果酸可以使臻品浅层剥脱,促进真皮乳头层胶原再生、表皮再生,达到改善表浅凹陷性痘坑、凹陷疤痕的作用。

4、缩小毛孔、提亮肤色

- 果酸换肤可以有效改善肤质,尤其是鸡皮肤,通过抑制油脂分泌来缩小毛孔,并提亮肤色,使肌肤看起来更加细腻光滑。

5、改善皮肤老化

- 果酸换肤可以有效去除多余的角质,促进胶原再生,使真皮层增厚,从而改善细纹,让肌肤恢复年轻态。

果酸换肤的适应症

果酸换肤术适用于多种皮肤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丘疹、青春痘、闭合粉刺、白头粉刺、“脂肪颗粒”、浅表性青春痘疤痕、黑斑、黄褐斑、炎症后色沉、肤色不均、眼角和口角的细纹皱纹、皮肤粗糙、毛孔粗大等,它还可用于各种角化病如毛周角化症、脂溢性角化病等,以及鱼鳞病、皮肤淀粉样变、黑变病等辅助治疗,只要患部没有伤口、近期内无手术或急性湿疹,均可接受果酸换肤术的治疗。

果酸换肤的过程

1、术前准备

- 常规清洁皮肤,并用专门的清洁液进行深度清洁,彻底去除残留在皮肤表面的油脂和死皮,平衡面部的pH值,保护好不需要换肤的部位,如内外眼角、鼻部皱褶、鼻唇褶、嘴角、嘴唇以及脸上有小伤口的地方。

2、涂抹果酸

-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果酸浓度,一般第一次选择含酸20%的果酸溶液(如甘醇酸),用小刷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在面部均匀涂抹,医生会严密监视皮肤的反应,并及时做适当的处理,涂抹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有些刺痛。

3、中和与舒缓

- 数分钟后,喷上中和液终止甘醇酸的作用,以减轻疼痛及发红现象,接着用冰敷使皮肤温度恢复正常,减少不适感。

4、术后护理

- 在换肤后的约1-7天内,每天只用清水洗脸,以毛巾轻轻拍干皮肤(避免用力搓柔皮肤),并依医师指示使用药膏或营养面霜早晚各一次,直至皮肤恢复正常,期间应避免日晒,防止色素沉着;轻微刺激感、痒、灼热感等症状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

果酸换肤的注意事项

1、专业操作

- 果酸换肤是一种医疗行为,具有一定的医疗风险,必须由具备行医资格并经过严格培训的皮肤科医生才能开展,美容院的美容师通常不具备相应的技术。

2、浓度控制

- 家用果酸换肤产品浓度较低(3%-4.5%),基本只是将医用果酸稀释后的产品,这些产品在正确使用且做好保湿防晒的前提下是安全的,当使用超过10%的高浓度果酸制品时,则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皮肤测试

- 在使用高浓度果酸前,必须先进行皮肤试验,以确保不会引起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症状。

4、术后护理

-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术后护理,注意保湿和防晒,避免刮毛、剥除结痂、抓挠瘙痒处或戴帽子等行为,以免影响恢复效果和增加感染风险。

果酸换肤作为一种有效的皮肤治疗方法,虽然具有诸多优势和显著效果,但也需要我们谨慎对待,在选择进行果酸换肤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皮肤状况和需求,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在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果酸换肤的安全和有效性,让我们的肌肤焕发出健康动人的光彩。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