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隐匿的肝脏杀手,你了解多少?

03u百科知识网

肝硬化,这一肝病进展至中晚期阶段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如同一把隐匿的“利刃”,悄然侵蚀着患者的健康,它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再生结节和肝内外血管增殖为显著特点,代偿期症状轻微易被忽视,失代偿期则如洪水猛兽,带来门静脉高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因复杂,警惕潜在威胁

病毒性肝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是罪魁祸首,持续感染导致肝细胞坏死与炎症,进而引发肝纤维化,最终演变为肝硬化,特别是乙型肝炎,在我国尤为常见。

长期饮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具有直接毒性作用,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脂肪变性、肝炎,乃至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流行,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部分患者可进展至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病:无论是肝内还是肝外胆管梗阻,长期胆汁淤积都会损害肝细胞,引发肝硬化。

遗传和代谢性疾病:如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等,这些疾病通过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过程,促进肝硬化的发展。

药物或化学毒物: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的滥用或长期接触,会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病,寄生虫在肝脏寄生并产卵,导致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循环障碍:慢性心衰导致的肝静脉回流受阻,使肝脏长期处于淤血状态,促进肝硬化的发生。

免疫紊乱: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免疫系统疾病,会错误地攻击自身肝细胞,引起慢性炎症和纤维化。

临床表现,从隐匿到显著

代偿期:症状轻微,常被误认为疲劳或压力所致,可能伴有轻度乏力、腹胀、消化不良等,但肝功能检查可能已显示异常。

失代偿期:病情恶化,出现腹水、黄疸、出血倾向、营养不良、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失调等症状,并发症频发,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

诊断与治疗,精准防治并重

诊断: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测试、凝血功能检测)、影像学检查(B超、CT、MRI)及肝活检等手段,明确肝硬化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如抗病毒药物、保肝药物、利尿剂等)、内镜治疗(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介入治疗(如TIPS)以及肝移植等,治疗目标在于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预防与管理,守护肝脏健康

1、接种疫苗:积极接种肝炎病毒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2、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适量运动,避免久坐;戒烟限酒,减轻肝脏负担。

3、定期体检:特别是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功能及相关检查,早期发现异常。

4、合理用药:遵医嘱服用药物,避免滥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减少肝脏损害。

5、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有助于肝脏健康。

6、环境与职业防护:对于从事化学品、有毒有害物质工作的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长期暴露于有害环境中。

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病因多样、病程漫长且复杂多变,通过深入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守护肝脏健康,远离肝硬化的侵害。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