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现代社会,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以限制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1、一氧化碳(CO)
- 产生原因:一氧化碳是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在汽车发动机燃烧过程中,如果氧气供应不足,燃料中的碳元素就不能充分氧化成二氧化碳,从而产生一氧化碳。
- 危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它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氧气强得多,一旦进入人体,会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人体组织器官缺氧,轻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2、碳氢化合物(HC)
- 产生原因:碳氢化合物是在汽车发动机燃烧过程中,由于燃料不完全燃烧或未燃燃料泄漏而产生的,在发动机启动、怠速、加速和减速等工况下,燃油的雾化和燃烧可能不充分,从而产生碳氢化合物。
- 危害: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过氧酰基硝酸酯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会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运输安全,同时还会刺激人的眼睛、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氮氧化物(NOx)
- 产生原因:氮氧化物是在高温燃烧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在汽车发动机燃烧过程中,由于燃烧温度较高,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会发生反应,生成氮氧化物。
- 危害: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它可以刺激人的眼睛、呼吸道和肺部,引起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氮氧化物还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形成,酸雨会对土壤、水体和建筑物等造成严重的损害。
4、颗粒物(PM)
- 产生原因:颗粒物是指汽车尾气中的固体微粒,主要包括碳烟、金属颗粒和灰尘等,颗粒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燃料不完全燃烧和发动机磨损等原因造成的。
- 危害: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呼吸系统方面,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颗粒物环境中,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肺癌等疾病的发生率增加。
汽车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
1、美国排放标准
- 早期阶段(1960 - 1970 年):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开始关注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问题,1963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颁布了第一部汽车排放法规,对汽车尾气中的 CO 和 HC 排放进行了限制,随后,美国联邦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排放法规,逐步加严了汽车排放标准。
- 发展阶段(1971 - 1980 年):在这一阶段,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不仅对 CO 和 HC 的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增加了对 NOx 排放的限制,美国政府还鼓励汽车制造商研发和使用新技术,如催化转化器、电子控制喷油系统等,以降低汽车尾气排放。
- 完善阶段(1981 年至今):1981 年,美国加州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针对轻型柴油车的排放法规,对柴油车的尾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此后,美国的汽车排放标准不断更新和完善,对汽车尾气中的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越来越严格。
2、欧洲排放标准
- 第一阶段(1992 - 2000 年):1992 年,欧洲联盟开始实施第一阶段的汽车排放标准(欧 I 标准),对汽油车的 CO、HC 和 NOx 排放以及柴油车的 NOx 和颗粒物排放进行了限制,这一阶段的排放标准相对较低,主要是为了给汽车制造商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排放要求。
- 第二阶段(2000 - 2005 年):2000 年,欧洲实施了第二阶段的汽车排放标准(欧 II 标准),欧 II 标准对汽车尾气排放的要求比欧 I 标准更加严格,进一步降低了 CO、HC、NOx 和颗粒物的排放限值。
- 第三阶段(2005 - 2009 年):2005 年,欧洲实施了第三阶段的汽车排放标准(欧 III 标准),欧 III 标准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要求,如采用高压共轨喷射技术和更高效的尾气后处理技术等,以进一步降低汽车尾气排放。
- 第四阶段(2009 - 2014 年):2009 年,欧洲实施了第四阶段的汽车排放标准(欧 IV 标准),欧 IV 标准对汽车尾气排放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颗粒物排放方面,采用了更严格的测试方法和排放限值。
- 第五阶段(2014 - 2018 年):2014 年,欧洲实施了第五阶段的汽车排放标准(欧 V 标准),欧 V 标准对汽车尾气中的各类污染物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控制,特别是对柴油车的 NOx 和颗粒物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六阶段(2018 年至今):2018 年,欧洲开始实施第六阶段的汽车排放标准(欧 VI 标准),欧 VI 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之一,对汽车尾气中的 CO、HC、NOx 和颗粒物的排放限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中国排放标准
- 国 I 标准(2001 年):中国的汽车排放标准起步相对较晚,2001 年,中国发布了第一部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352.1 - 2001),即国 I 标准,国 I 标准主要参考欧洲的排放标准,对汽油车的 CO、HC 和 NOx 排放以及柴油车的颗粒物排放进行了规定。
- 国 II 标准(2004 年):2004 年,中国发布了第二部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352.2 - 2004),即国 II 标准,国 II 标准在国 I 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严了排放限值,对汽油车的 NOx 排放和柴油车的 CO、HC、NOx 及颗粒物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国 III 标准(2007 年):2007 年,中国发布了第三部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352.3 - 2007),即国 III 标准,国 III 标准对汽车尾气中的各类污染物的排放要求更加严格,同时增加了对车载诊断系统(OBD)的要求,要求汽车安装 OBD 系统,以便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
- 国 IV 标准(2010 年):2010 年,中国发布了第四部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352.4 - 2010),即国 IV 标准,国 IV 标准在国 III 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排放限值,尤其是在颗粒物排放方面,采用了更严格的测试方法和排放限值。
- 国 V 标准(2017 年):2017 年,中国发布了第五部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352.5 - 2017),即国 V 标准,国 V 标准对汽车尾气中的各类污染物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控制,尤其是对柴油车的 NOx 和颗粒物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 V 标准还增加了对重型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具体要求。
- 国 VI 标准(2023 年):2023 年,中国发布了第六部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352.6 - 2023),即国 VI 标准,国 VI 标准是目前中国最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对汽车尾气中的 CO、HC、NOx 和颗粒物的排放限值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国 VI 标准分为 A、B 两个阶段实施,A 阶段自 2023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B 阶段自 2023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
汽车排放控制的技术和措施
为了达到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汽车制造商采取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措施来控制汽车尾气排放,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汽车排放控制技术和措施:
1、发动机改进技术
- 燃油喷射技术:采用高压共轨喷射技术、电控喷油系统等先进的燃油喷射技术,可以提高燃油的雾化效果和燃烧效率,减少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 CO、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