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繁华喧嚣的广州城中心,隐匿着一片静谧而富有历史韵味的绿洲——越秀公园,这片占地广阔的综合性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更是游客领略羊城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自然风光的绝佳选择,从西汉南越王赵佗的“朝汉台”遗迹,到现代高耸入云的电视塔,越秀公园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千年时光,见证了广州这座古老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越秀公园,探寻它背后的故事,品味那份独属于羊城的风情。
越秀公园的历史渊源
越秀公园的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当时这里已是广州的风景名胜地,两千多年前,在岭南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南越王赵佗,就曾在此山大宴群臣,并盛情款待汉高祖刘邦派来的使者陆贾,越秀山上有越王台旧址,相传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赵佗都要到这里登高游乐,随行官员在台上跳起越族歌舞,故又名歌舞冈,南汉时期,南汉主曾以越王台为游宴场所,在登山路上广植奇花异木,称为“呼銮道”,道旁遍植金菊、芙蓉,南汉君臣常在此欢度良宵,到了宋、元、明时期,越秀山已经成为广州的一个较为著名的景区,如粤台秋月、粤秀松涛、象山樵歌、粤秀连峰、镇海层楼等,历代“羊城八景”无一例外地把越秀山作为重要的景区列入,近现代时期,1925年,广州市政府令工商局将越秀山筹建为孙总理纪念园,1926年,广州市民自动发起公园游艺会,筹款建公园,同年12月,越秀公园举行开放典礼,1950年开始,广州市政府组织群众,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越秀山名胜古迹实施开发和维修,同时全面整顿绿化,时任广州市市长的朱光还为新建的门楼牌坊题词“越秀公园”,1957年11月7日,新的越秀公园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并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公园面积超过75万平方米,2006年1月,该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2年6月14日,华南地区首个碳中和主题园在广州市越秀公园正式开园,当天,2022年全国低碳日广东省系列活动在园内举行,2023年8月,越秀公园成功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成为强化物权保护的又一范例。
主要景点介绍
1. 五羊石雕
- 雕塑背后的传说:五羊石像是越秀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由130块花岗岩雕刻而成,高达10余米,体积达53立方米,这座石雕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公元前887年,广州人民终日辛劳、难得温饱,天空中仙乐缭绕,五位仙人身穿彩衣,骑着五头山羊降临广州,体察民间疾苦后,驾祥云而去,口衔“一茎六出”谷穗的五羊就化身巨石,永留广州,从此广州便成为南国富饶之城,人民丰衣足食,渐渐有了“羊城”“穗城”的美誉。
- 艺术价值:五羊石像不仅是一座雕塑作品,更承载着广州的城市精神与文化传承,石像中的大山羊居中,昂首远眺,羊髯微拂,口衔谷穗,雄浑有力的羊角伸向半空,显得深沉、威武;余下四羊环列四周,或小羊跪乳,或母羊回首,或吃草,或嬉戏,形态可爱,栩栩如生,整座石像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是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珍品,也是广州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表,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留念。
2. 明代古城墙
- 历史意义:从中山纪念碑后边折向西行,可见一段约200多米的古城墙,逶迤伸展,隐没在丛林深处,这就是广州保存的唯一一段明代城墙,也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城墙,明代初年,朱亮祖镇守广州,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所建,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段城墙是广州城垣的历史遗产,与镇海楼、五仙观后面的钟楼一起,被人们认为是明初广州三大地面古迹之一。
- 建筑特色:城墙东起小北门(今小北花园),西迄大北门(今解放北路与盘福路交会处),共长约1100多米,断断续续,横跨越秀山,城墙的建筑结构坚实,红砂岩条石砌成,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仍能清晰地展现出古代城墙的雄伟风貌,站在城墙前,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广州城的防御体系和历史氛围。
3. 镇海楼
- 建筑风格:镇海楼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因其楼高五层而称其为“五层楼”,此楼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镇海楼是广州现存最完好、最具气势和最富民族特色的古建筑,楼高28米,阔31米,共五层,第一、二层用红砂岩条石砌成,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似楼似塔,红墙绿瓦,造型古朴独特,楼前对峙一对二米高的红砂岩石狮,为明代雕刻,清初诗人屈大均曾有诗赞镇海楼“可以壮三成之观瞻,而奠五岭之堂奥”,在清朝时期,镇海楼一直是广州最高的建筑物,登上楼顶,可俯瞰珠江和白云山的美丽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 文化内涵:镇海楼不仅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者,见证了广州作为古代对外贸易港口的繁荣昌盛;同时也是广州城市发展的重要象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 相关传说故事:关于镇海楼的兴建,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朱元璋称帝、定都南京后,曾和铁冠道人同游南京钟山,铁冠指着东南方对朱元璋说:“广东海面笼罩着青苍苍的一股‘王气’,似有‘天子’要出世了。”朱元璋听后急忙派人到广东调查,发现广州的越秀山上现王者之气,随后朱元璋下诏,命令镇守广州的永嘉侯朱亮祖在山上建一座楼镇压住“龙脉”,于是朱亮祖便在越秀山上兴建了这座镇海楼。
4. 中山纪念碑
- 纪念意义:中山纪念碑是为纪念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它位于观音山顶上,循“百步梯”上蹑498级可通达,纪念碑建于1929年,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碑身全部用花岗石砌成,高37米,碑底为方形,向上渐小而尖,碑内有梯级可回旋至顶,第一、第二层四面都可凭栏俯瞰,更高处,每层有窗可向外远眺,碑基上层四面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石碑的正面是长约7米、宽约4米的巨型花岗石,上面刻着孙中山的遗嘱,碑体所在平台,有铁栏杆,周围树木郁郁葱葱。
- 建筑特色:中山纪念碑的建筑风格庄严肃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威望,碑体的设计简洁大方,线条流畅,花岗石的材质坚固耐用,历经风雨仍屹立不倒,碑身上的羊头石雕工艺精美,寓意深刻,象征着广州人民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纪念碑与中山纪念堂同处于广州城传统城市中轴线上,连成一体,成为广州近代城市的标志。
5. 广州美术馆
- 馆藏特色:广州美术馆位于越秀山镇海楼东侧,是一座近代所建的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文化建筑,其前身为仲元图书馆,1927年由国民党元老李济深提议创建,由建筑师杨锡宗设计,1930年建成,式样仿北京故宫的文华殿,1957年经朱光市长倡议,广州市政府批准成立为美术博物馆,成为中国最早成立的美博馆之一,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品,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和艺术流派,其中不乏岭南画派的精品力作,展示了岭南地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传统,还有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艺术作品,为观众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世界。
- 文化活动:美术馆经常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学术讲座、文化交流活动等,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欣赏艺术、学习交流的平台,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