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北京园博园
1. 历史沿革
- 2009 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同意申办第九届园博会,同年 12 月,住建部确定北京为承办城市,由北京市政府和住建部共同主办。
- 2010 年 1 月,住建部正式致函确定主办事宜,随后成立了组委会及相关机构,审议通过规划设计方案等。
- 2011 年 3 月至 2013 年 4 月,标志性建筑相继开工建设,如永定塔、中国园林博物馆等。
- 2013 年 5 月,北京园博会正式开幕,会期共接待游客 610 万余人次,同年 11 月闭幕后,园区进行了修整与设施维护。
- 2014 年及之后,园博园新增了停车位等设施,不断提升园区品质与服务水平。
2. 园区布局
- “一轴”:园博轴是贯穿主展区的景观轴线,引导着游客的游览路线,沿线分布着各类重要景点与展园,是园区的核心脉络。
- “两点”:永定塔是辽金风格的仿古高塔,塔身高 69.7 米,八角九层木塔,寓意“四面八方,和谐永定”,其周边还有永定阁和文源亭等建筑,与莲石湖、园博湖形成独特的湖山结构山水园林画卷;锦绣谷则是将建筑垃圾填埋坑生态修复而成的下沉式花谷,利用地形落差设计了燕台大观、风篁清听等多个景区和大型山石叠水、花卉瀑布等景观,充分展现了生态修复的成果与园林艺术之美。
- “五园”:包括传统展园、现代展园、创意展园、国际展园和湿地展园,传统展园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与地域特色;现代展园呈现现代园林的理念与创新成果;创意展园则突出新奇的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国际展园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园林风格与文化元素;湿地展园以湿地生态为主题,营造多样的湿地景观,各展园相互交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体系。
3. 主要景点
- 主展馆:规模宏大,宛如一朵盛开的月季花,从空中俯瞰又似“9”字,契合“永定”之意,它不仅是展示国内外造园艺术、园林绿化新技术新材料的重要场所,还承担着展会期间的多种功能,如高层论坛、学术研讨、技术交流以及特色文化艺术展示等,并且采用节能环保技术,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 永定塔:矗立在鹰山之上,地上建筑面积约 8000 平方米,是北京地区最高的民族风格仿古高塔,也是园博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游客可登高远眺,将园博园全貌尽收眼底,塔身高度 69.7 米,设有两部观光电梯,其外观设计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象征着伟大的祖国长治久安。
- 锦绣谷:曾经是建筑垃圾填埋场,经过巧妙设计与改造,成为花团锦簇的下沉式花谷,谷内取“燕京八景”之精髓,设置了众多景区和景观,如燕台大观、风篁清听等,还有大型山石叠水、花卉瀑布等,实现了从废弃场地到生态美景的华丽转身,是北京园博会生态修复的典范之作。
- 园博湖:占地 246 公顷,其中水面 115 公顷,具有开阔大气、错落有致、水绿交融的景观特色,分为主景区、南景区、北景区三大景区,夏季的“水舞秀”大型音乐喷泉表演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其水景规模宏大,主喷喷高可达 108 米,营造出美轮美奂的水景盛宴。
- 中国园林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位于丰台区鹰山脚下,永定河畔,馆内收藏丰富的园林历史文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园林艺术魅力,研究园林价值,由主体建筑、室内展园与室外展区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内展览展陈面积达 28200 平方米,是了解中国园林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4. 旅游信息
- 开放时间:3 月 15 日至 10 月 31 日(6:30 开园,17:30 停止入园,19:00 闭园);11 月 1 日至次年 3 月 14 日(7:30 开园,16:30 停止入园,18:00 闭园)。
- 门票价格:免费。
- 交通:地处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以西地区,交通便利,可通过地铁 14 号线园博园站下车到达;也可乘坐公交 327、385、951 路至芦井北站下车前往园博园 6 号门区。
北京园博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无论是漫步在古色古香的传统展园中感受历史的韵味,还是在充满现代气息的创意展园里领略创新的魅力,亦或是登上永定塔极目远眺、于锦绣谷中沉醉于花海,都让人流连忘返,它不仅是一座集园林艺术、文化景观、生态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大型公益性城市公园,更是北京的一张绿色名片,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园林文化与生态建设成就,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享受美好生活的好去处。
重庆园博园
1. 历史沿革
- 2010 年 1 月 20 日,住建部正式下发通知确定重庆为第八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举办城市,由住建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 2011 年 4 月 8 日,重庆市园博园主要基础设施工程 C 线道路工程路面砼浇筑完毕,标志着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完工阶段。
- 2011 年 4 月 28 日,重庆各界人士在园博园种树,共同参与园区建设。
- 2011 年 10 月 10 日,园博园 98%的建设量已完成,整个工程处于收尾阶段。
- 2011 年 11 月 2 日,时任重庆市长黄奇帆率有关部门负责人调研园博园,此时园博园已基本建成。
- 2011 年 11 月 19 日,重庆园博园正式建成开园。
- 2021 年 10 月 1 日起,重庆园博园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2. 园区布局
- 入口区:包含主入口、东次入口、西次入口三个,主入口是游客进入园区的主要通道,设计大气美观;东次入口和西次入口方便不同方向的游客进出,各个入口处均有清晰的标识和便利的交通连接,引导游客顺利进入园区开启游览之旅。
- 景园区:位于平地展园区与山顶生态区之间的风景坡地,按照“一轴两星一环”的结构规划,这里设置了候鸟湿地、卧龙石、双亭瀑布、龙景书院、湿地花溪等多个景区景点,营造出丰富多样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氛围,让游客在移步换景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文化的熏陶。
- 展园区:依据规划设计的用地要求,分布在园中较为平坦的区域,包括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闽台园林等 10 个展园区,共汇集了包括中华不同流派的园林以及带有异国情调的国际园林在内的 127 个展园,这些展园各具特色,展示了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园林艺术,使游客仿佛在短短的行程中便能领略到全球各地的园林文化魅力。
- 生态区:作为维护园区整体优良山体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是各园林的绿色大背景,也是维持动植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这里绿树成荫、植被丰富,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体现了重庆园博园对生态平衡的重视与保护。
3. 主要景点
- 主展馆:处于园博园主入口广场的核心位置,建筑总面积达 15939 平方米,整个建筑共五层,总高度为 33 米,其设计采用传统巴渝空间组织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手法,依山而建,内外院落相互呼应,展现出山地建筑的独特艺术特色,主展馆集多功能于一体,有展厅、多功能厅、会议室、办公室及特色商品店等,可开展专题展览、学术研讨、商业活动、综合办公等多种功能活动,充分体现了展览建筑的逻辑性与公共性、内在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特点。
- 重云塔:是园博园内唯一的塔式建筑,高 51.6 米,共七层,是园区内的制高点,游客登上重云塔可以俯瞰全园胜景,将园博园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塔周边种植了大量的松柏类植物,并辅以常绿孤植黄葛大树,营造出庄严肃穆又富有生机的氛围。
- 圆缘园:位于北部的艺术广场,占地 1600 多平方米,毗邻现代园林展区,其整体设计通透明亮,镂空的穹顶造型独特,站在中间说话能听到回声,增添了一份趣味性和神秘感。“缘”字寓意着有缘千里来相会,使其成为游客们休息交流、感受缘分的独特场所。
- 巴渝园:处于园博园中部,采用巴渝传统的吊脚楼建筑手法,建造了 10 座各具特色的山地院落,形成“园中隐院,院融景园”的空间格局,建筑依山伴水,飞檐翘角,高低错落有致,与湖面倒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营造出浓郁的巴渝风情氛围。
- 龙景书院:坐落于中部龙景湖畔的龙脊山上,按照中华传统建筑规则,以一轴对称布局“西北高,东南低”的两进院落形式呈现,入门山门区的《荀子劝学篇》题刻彰显文化底蕴,中央建筑为内仿古学堂布局,适宜开展“唱读讲传”等高雅文化活动,配套的“三友园”则以松、竹、梅为主题打造园林景观,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 旅游信息
-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9:00 - 17:00(17:00 后停止入园)。
- 门票价格:免费。
- 交通: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鸳鸯街道龙景湖区域、两江新区龙景路 1 号,北接赵家溪立交,南与龙景湖毗邻,东北面临金兴大道,西与金山大道毗邻,西南靠近轨道 3 号线“园博园站”,无论是自驾还是乘坐轨道交通都能便捷到达。
重庆园博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它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展现了巴渝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园林艺术的无穷魅力,在这里,游客可以在一天之内领略到世界各地的园林风格,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体验到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休闲娱乐项目,它是重庆的一张重要城市名片,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味和形象,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的旅游休闲目的地,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够寻得一片宁静与美好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