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其特征是肝脏正常组织被纤维组织和结节所取代,导致肝脏功能逐渐衰退,在我国,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但近年来非病毒性肝硬化的比例也在上升。
肝硬化的症状
1、全身症状:
- 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这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全身症状。
- 少数病人可见面部消瘦、晦暗无光,即所谓的肝病面容。
2、消化道症状:
- 食欲减退,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多由于胃肠充血、胃肠道分泌和吸收障碍所致。
- 腹胀,可能由于腹水和胃肠积气所致。
3、肝区不适或疼痛:
- 肝区不适或隐痛,可能是由于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反应刺激肝包膜所致。
4、内分泌紊乱:
- 男性可能出现乳房发育、睾丸萎缩,女性可能出现月经失调、闭经等。
- 蜘蛛痣、肝掌等皮肤表现也较为常见。
5、低蛋白血症:
- 双下肢水肿、尿少、腹水,这些症状可能与低蛋白血症和门静脉高压有关。
6、出血倾向与贫血:
- 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肤紫癜,以及皮肤瘀点等出血倾向。
- 面色萎黄、皮肤瘙痒等也可能与贫血有关。
7、其他症状:
- 面色黝黑、口角炎、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等慢性病容表现。
- 黄疸、发热、移动性浊音阳性等也可能出现在肝硬化患者身上。
肝硬化的病因
1、病毒性肝炎:
-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均可进展为肝硬化,乙型肝炎是我国肝硬化的主要病因。
2、慢性酒精性肝病:
-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肝细胞损害,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欧美国家中,酒精性肝病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增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的肝硬化病因。
4、其他因素:
- 包括长期胆汁淤积、药物或毒物损伤、肝脏血液循环障碍、遗传和代谢性疾病、免疫紊乱以及寄生虫感染等。
肝硬化的治疗
1、一般治疗:
- 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减轻肝脏负担。
- 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质、维生素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但肝功能显著损害或有肝性脑病先兆时,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
- 有腹水时应少盐或无盐饮食,并适当限制进水量。
2、药物治疗:
- 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保护肝细胞的药物、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药物等。
- 对于并发症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等,应给予相应的抗感染、降血氨等治疗。
3、手术治疗:
- 对于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脏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肝脏供体短缺和手术费用高昂等因素的限制,肝脏移植并不是所有肝硬化患者的可行选择。
4、其他治疗:
- 如TIPS(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可用于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等症状。
- 中医中药治疗也可根据病情辨证施治,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其症状复杂多样,病因多种多样,治疗肝硬化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预防肝硬化的发生也至关重要,包括积极治疗病毒性肝炎、戒酒、控制体重和血糖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