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土洋社区中心巷16号的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革命精神的珍贵遗迹,这座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的建筑,不仅见证了广东人民特别是大鹏革命先辈在艰苦条件下英勇抗日的风雨历程,更是东江纵队这一重要抗日力量的重要指挥部。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原为意大利天主教堂,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由主楼、礼拜堂和附属用房等三部分组成,中间有走廊相通,建筑总面积达到400平方米,主楼居中,面阔三间,进深11.4米,高三层,砖木结构,底层大门外设砖拱门廊,辘简灰瓦顶,尖山式硬山,外观与装饰具有西洋建筑色彩,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不仅体现了当时文化交流的融合,也为革命活动提供了隐蔽而独特的场所。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这里正式成立,并发表了《东江纵队成立宣言》,公开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此后,东江纵队以司令部旧址为基地,领导广东人民进行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在这段时间里,主楼成为曾生、尹林平、王作尧等领导人工作和居住的场所,礼拜堂则作为会议室和作战室,附属用房则改为工作人员的工作用房,楼房后面的小平地被辟为小型练兵场,而练兵场后的山脊小径则直通山顶的哨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御体系。
除了作为军事指挥中心,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还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44年8月在此召开的土洋会议,这次会议深入讨论了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战略部署,分析了当前广东地区的斗争形势,并一致通过了《关于今后工作的决定》,会议对加强广东党组织的建设和军队建设,全面发展广东的抗日武装斗争,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发展的转折点,为广东人民抗日武装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和革命形势的变化,东江纵队司令部于1945年春迁往博罗县罗浮山,此后,司令部旧址一度成为土洋小学校址,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市、区、镇政府对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进行了多次修缮和保护,1997年3月,旧址修复并设立了东纵史迹展览馆,向公众展示了东江纵队组建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及其主要史迹,如今,这里已成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学习。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不仅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建筑,更是一段英勇抗日历史的见证,它承载着东江纵队指战员和华南抗日根据地人民的丰功伟绩,也见证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的伟大胜利,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们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