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孕期,准妈妈的身体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胎儿的生长发育也对营养有着特殊的要求,矿物质的补充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合理补充矿物质,不仅有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还能保障孕妇自身的健康,让整个孕期更加顺利。

钙:胎儿骨骼发育的“基石”
钙是孕期最为重要的矿物质之一,从孕中期开始,胎儿的骨骼和牙齿迅速发育,需要大量的钙来支持,如果孕妇钙摄入不足,胎儿会从孕妇的骨骼中摄取钙,导致孕妇自身骨质疏松、腰酸背痛等问题,还会增加胎儿先天性佝偻病的风险。
为了满足钙的需求,孕妇每天应摄入约 1000 - 1200 毫克钙,富含钙的食物有奶制品,如牛奶、酸奶、奶酪等,每 100 毫升牛奶中约含 104 毫克钙,是优质的钙源,豆制品也是补钙的好选择,像豆腐干,每 100 克含钙量可达 308 毫克,绿叶蔬菜如菠菜(每 100 克含钙 66 毫克)、西兰花(每 100 克含钙 67 毫克)等虽然钙含量不及奶制品和豆制品,但也能为孕妇补充一定量的钙,多晒太阳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 D,帮助钙的吸收,孕妇可以适当在户外散步,每次 30 分钟左右,既能放松心情,又能补充维生素 D,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铁:预防孕期贫血的“卫士”
孕期缺铁性贫血较为常见,这不仅会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缺氧等严重后果,随着孕期的进展,孕妇血容量逐渐增加,对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大。
孕期推荐每日铁摄入量为 28 毫克,动物肝脏是补铁的佳品,例如猪肝,每 100 克含铁 22.6 毫克,且铁的吸收率较高,红肉如牛肉(每 100 克含铁 2.8 毫克)、猪肉(每 100 克含铁 1.48 毫克)也是铁的良好来源,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如橙子、草莓、猕猴桃等与含铁食物搭配食用,能促进铁的吸收,因为维生素 C 可以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使其更容易被肠道吸收,孕妇可以在饭后吃一些水果,如早餐吃了富含铁的燕麦粥后,再吃几个草莓,这样可以更好地吸收铁元素。
锌:胎儿智力与生长发育的“催化剂”
锌在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参与细胞的分化、分裂和核酸、蛋白质的代谢,缺锌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导致出生后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等问题。
孕妇每日锌的摄入量建议为 9.5 毫克,海鲜类食物富含锌,如牡蛎,每 100 克含锌高达 71.2 毫克,是锌含量极高的食物,瘦肉(每 100 克含锌 2.31 毫克)、坚果(如腰果每 100 克含锌 4.3 毫克)等也是锌的来源,锌的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植酸、鞣酸和膳食纤维等会降低锌的吸收率,而蛋白质和氨基酸则有利于锌的吸收,孕妇在饮食中应注意合理搭配食物,避免过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影响锌的吸收。
碘:胎儿甲状腺发育的关键元素
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而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的大脑发育和生长发育起着关键作用,孕期缺碘会导致胎儿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智力发育迟缓、呆小症等严重后果。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每日碘摄入量为 230 微克,海产品是碘的丰富来源,海带(每 100 克含碘 113.9 微克)、紫菜(每 100 克含碘 271.2 微克)等都是常见的富碘食物,除了海产品外,加碘盐也是日常生活中补充碘的重要途径,孕妇在日常烹饪中应使用加碘盐,但要注意控制用量,避免过量摄入钠离子。
孕期补充矿物质是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的重要环节,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钙、铁、锌、碘等矿物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宝宝在母体内健康成长,顺利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