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自行车,公路自行车排行榜前十名

03u百科知识网

公路自行车的优缺点

优点:骑着相比山地车要快很多,也比较省劲。

缺点:车把低,长时间不太弯腰的人,腰椎受不了。由于轮子太窄,压强交大,容易扎胎。对路面要求较高。其他没啥。

山地车零配件普及率相较于公路车也更为广泛,但是由于宽轮组和强度要求,山地车的重量和骑行阻力会比较大,日常生活使用的话推荐轮组改为光头胎普通车其实是最适合日常生活使用的,普遍普通车都是中型光头胎,阻力较小,车体较轻,操控灵活,不过在于年轻人的角度来说,普遍车型不够拉风,无法满足年轻人的优越感

公路自行车又轻又好骑还骑得快,但是为什么它在国内不能成为最大的主流自行车产品

谢诚邀!公路车又轻又好骑还骑的快这是公路车的特点,但为什么不能在国内成为主流?这与年龄、用途、骑行长短……等有关。我是一个有着骑行两年5个月的骑行爱好者,现骑行31300公里,骑了秦岭分水岭,环了青海湖,骑了川藏线……。我前两辆车是山地车,后来又买了辆公路车,现有一辆山地,一辆公路。现在道路普遍很好,骑公路自行车真的是又轻又好骑还骑的快,我平时就爱骑它,除非是路况不熟、道路结冰或骑长途骑山地车。我想随着人们对公路自行车的深入了解,它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主流产品


我也是一名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图2是我2013年花了2898买的捷安特ATX—770D,现在依然在用),以我多年的骑行经验来看(说的夸张些,假装很懂)。公路自行车不能成为主流自行车的原因首当其冲就是骑行姿势太难受,需要趴着骑(参考图1)。如果特别爱好和能接受这种骑行姿势就可以考虑。否则不如不买。其次是因为公路自行车不便宜,少则3千(主流的捷安特,美利达这种比较大众化的品牌),多则7,8千甚至上万。当然买太贵的我只能说你有钱没处花(因为7,8千的和3,4千的骑行体验没有那种质的飞跃。3、4千的主流品牌和1,2千的国产品牌自行车(骑行)质感差别还是蛮大的)。我有一位朋友之前问我买公路自行车上下班好不好,我告诉她不好(我建议她买山地车),因为骑公路自行车趴着难受,你只是上下班,又不是去比赛,而且有时候要上马路牙子对公路自行车来说是非常尴尬的。后面她坚持己见花了4千多买了辆美利达的公路自行车,结果没骑几次就放在家里吃灰了。

所以如果是一般新手想入行的话,个人是非常不建议买公路自行车的,除非你是要参加公路自行车比赛。我建议买山地车,毕竟山地行车骑行姿势可调性比较大,可以趴着骑,也可以抬头挺胸像骑普通自行车那样骑。并且上马路牙子随便一抬前轮就上去了,骑起来非常休闲。

总之公路自行车就像跑车,而山地车就像家用轿车。你开着跑车怠速就略显尴尬,而开着家用轿车无论快慢都不尴尬。如果你体力好,还可以扮猪吃老虎的骑出很快的速度(我在平路可以骑45~50km/h)。


谢邀

其实“流行”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每个地区不同时代的“主流”都是有很多差异的。

就拿自行车来说,上个世纪中叶开始的主流是结实耐用的二八大杠,曾经一度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

到了二十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来临,国家经济腾飞带给了我们更好的生活。同时发达欧美发达的运动文化开始不断影响中国人民,山地自行车的流行就是一个缩影。之所以不是从公路车开始,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路况复杂绝对是重要原因!尤其是早期热爱骑行挑战的车友都以骑行西藏、新疆为目标,山地车拥有对路况的适应性自然是首选!

当二十一世纪的基建狂魔把各大城市道路建设得越来越好的时候,公路自行车开始逐渐流行起来!尤其是近几年,各种官方或者民间公路赛事都摒弃了“山地车跑马路”的竞赛形式,开始鼓励公路自行车运动的发展。普通骑游党在城市周边骑行的时候都会考虑选用公路车,用公路车进行长距离骑行如环青海湖、环台湾和海南岛的也多了起来。目前就连川藏公路每年都有大量骑公路车的人去骑游了!

所以,综上所述,公路车会是未来的主流!或者说它正在成为主流!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公路自行车,多是为专业比赛设计的,主要考虑风阻,所以公路自行车主要特点是手把和车架采用特殊设计,不适合要经常转弯操作和低速行驶,对远处的路面视线差,胎压高而窄,整车重量轻,变速一般在22速以内。刹车主要是采用、传统通过挤压轮框边缘(轮框边缘的制动表面)的制动方式,而不是碟刹,刹车容易磨损也不太灵。

所以公路自行车骑行速度较快,不适合经常刹车和颠簸的路面,防滑性差,胎容易磨损和损坏,因此不适合20公里每小时以内的通勤、慢速行驶,也就是日常骑行。而山地自行车相对皮实,刹车好,手把高度也适合通勤,骑行时视线也相对较好。如果更换较窄和胎压高的轮胎,锁定前叉避震,也可以在公路上跑出较高速度,通用性较好。

当然现在有些自行车生产商也考虑到了 这种情况,如捷安特生产了一种通用型公路车,ANYROAD的牌子,改变通常公路车的设计,非常适合通勤,但是对于较为专注的自行车爱好者而言,这样的自行车有点不上不下的感觉。一般都是买2辆自行车,一个山地,一个公路。这样的车属于是比上比下都不足的车。

为啥公路车不能流行主要是有几大原因,第一是国人第一接触是平把车,所以就抗挋弯把公路车,第二车行一般推介也是平把山地车,第三公路车一般比山地车贵也是一个原因,第四是多数人骑山地一般人也人云亦云买山地,第五是国内组织比赛等也是山地赛多,只有环京环广西等国际赛才是公路车赛,以上几个原因造成较少人骑,不过爱上后就不会在平路骑山地了,本人九十年以有五羊公路车,当时是一月工资五佰多元,斯玛诺五档变速,只有懂的才会骑公路。

公路自行车的好处与坏处

您好,公路自行车的好处:

1. 健康:骑自行车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代谢水平,有助于减肥塑身。

2. 节能环保:骑自行车不需要燃料,不会产生污染和噪音,对环境友好,也可以节约能源。

3. 经济实惠:自行车的购买和维护成本低,是一种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

4. 休闲娱乐:骑自行车可以享受风景,放松心情,也可以和朋友一起骑行,增强社交活动。

5. 减少交通拥堵:自行车可以穿梭于城市交通拥堵的路段,减少交通拥堵。

公路自行车的坏处:

1. 安全问题:骑自行车需要注意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 疲劳问题:长时间骑行容易产生疲劳,需要适当休息。

3. 天气影响:恶劣的天气条件会影响骑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例如雨天、雪天、大风等。

4. 路况问题:公路自行车必须在路面良好的道路上行驶,遇到坑洼路面或者复杂地形时容易受到影响。

5. 不适合长途旅行:公路自行车的速度较慢,不适合长途旅行,需要考虑行程时间和路线规划。

公路自行车的好处和坏处如下:

好处:公路自行车骑行速度很快,在平坦的城市道路上可以长时间保持高速行驶,适合长距离骑行,可以节省骑行者的体力。此外,公路自行车骑行还可以改善骑行者的体质,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同时还可以开发大脑,改善心态和精神状态。

坏处:公路自行车结构复杂,维护和保养比较麻烦。此外,由于公路自行车的材质一般比较轻,所以价格比较高。

总之,公路自行车作为一种运动工具,在骑行过程中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也需要骑行者注意安全,并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需求的车型

公路自行车有优点和缺点。
公路自行车好处:1.健身效果好,锻炼全身肌肉和心肺功能。
2.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骑行较长的距离。
公路自行车坏处:1.长时间骑行时,易引起骨折及腰椎损伤。
2.公路自行车也需要一定的维护和保养,费用较高。
公路自行车是一种无污染、低能耗的交通方式,是保护环境、促进健康的良好选择。
但是在开车的时候,必须佩戴头盔和各种防护设备,注意安全,不要过度用力或者超速行驶,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什么性价比高的公路自行车才好

GIANT风标2200公路车!车架和轮组均是由铝合金材料打造,一体式的轴承中轴,除了制造商能够节省成本以外,这款中轴的好处就是,免去了安装时不当造成的异响和损害,同时使用寿命也更长。要知道,车电安装中轴时一般都不会采用专用的安装设备,靠蛮力砸进去的话,经常会出现异响的情况,车辆的变速系统是shimano的一款入门级产品SHIMANO MIXA050 14S,拥有sis技术,保证稳定的定位,很经典的指拨。变速器能长期保持稳定的变速性能,是入门公路车上常见的变速器款式。



第一款要推荐的车型就是捷安特XTC800。这款车的平均售价在3500元左右。它采用的是现在比较流行的27.5寸轮径,这个轮径也让你们在骑行的时候能够有很好的通过性能,考虑得很周到的。而且为了长途骑行的设定,这款车还采用了带锁死功能的前叉,也是能够让你在长途公里骑行时,能获得更为有效的踩踏发力。

第二款要推荐的车型是捷安特ATX777。这款车的平均售价约为2700元左右。这是一款比较传统的采用26寸轮径的山地车,同样的,这款车采用的也是带有锁死功能的前叉。它采用的刹车是禧玛诺业余级别的液压碟刹,虽然它的刹车采用的是业余级别的,但是对于一般强度的长途旅行来说,也是足可以应对的了。

第三款要推荐的车型是美利达战神730。这款车的平均售价约为3600元左右。这款车和捷安特XTC800一样,采用的是27.5寸轮径,配置的也是禧玛诺套件,使用的前叉是Suntour的镁合金气压前叉,在性能和重量上都能更胜一筹。所以说这款车的配置还是蛮高的,出行起来它的安全性也是比较高的。

第四款要推荐的车型是美利达超越V。这款车的平均售价约为2600元。这款车采用27.5寸轮胎。这是小编很喜欢的一款山地车,因为它除了使用气压前叉之外,就连要建的配置使用的也是禧玛诺的Alivio级别,虽然也是业余级别的,但这款车也算是业余级别里面的最高级了,特别是它的性价比比较高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