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鼻炎是鼻腔黏膜的炎症,可分为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鼻炎症状和治疗方法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以下是详细介绍。
鼻炎的常见类型及症状
(一)急性鼻炎
1、症状
- 鼻塞:初期鼻内干燥、灼热感,随后出现鼻塞,逐渐加重,多为双侧持续性鼻塞,导致呼吸不畅,嗅觉减退。
- 流涕:初期为清水样涕,后因鼻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变为黏脓性或脓性鼻涕。
- 打喷嚏:阵发性发作,通常一次可连续打几个喷嚏,多在晨起或吸入冷空气等刺激时出现。
- 头痛:因鼻黏膜肿胀压迫神经末梢,可引起头部钝痛或沉重感,以前额部较为明显。
- 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咽痛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持续 7 - 10 天逐渐缓解。
2、病因
主要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如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继发于细菌感染,在身体抵抗力下降、过度疲劳、受凉、营养不良等情况下容易发病。
(二)慢性鼻炎
1、症状
- 鼻塞:多为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即白天活动时鼻塞减轻,夜间静坐或卧床时鼻塞加重;或一侧鼻腔通畅,另一侧鼻腔阻塞,这种鼻塞的特点是长期存在,且不易因擤涕等方式缓解。
- 流涕:一般为黏性或黏脓性鼻涕,量多少不定,但不像急性鼻炎那样有大量的清水样涕或脓性涕流出。
- 嗅觉减退:由于鼻腔黏膜长期充血、肿胀,影响嗅觉细胞的功能,导致嗅觉不灵敏或完全丧失,对气味的感知能力下降。
- 头痛:头痛症状相对较轻,多为头部昏沉感或胀痛,不如急性鼻炎的头痛剧烈。
-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这是由于鼻腔与中耳通过咽鼓管相通,慢性鼻炎引起的鼻黏膜肿胀可能波及咽鼓管,影响中耳功能所致。
2、病因
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演变而来;长期处于不良的环境因素中,如粉尘较多、有害气体刺激;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等也可能导致慢性鼻炎的发生。
(三)过敏性鼻炎
1、症状
- 鼻痒:是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之一,患者常感到鼻内瘙痒难忍,频繁用手揉搓鼻腔以缓解痒感,严重时可导致外鼻皮肤发红、粗糙、皲裂。
- 打喷嚏:阵发性发作,每次可连续打数十个喷嚏,多在接触过敏原后立即发作,如花粉过敏者在春季花粉传播季节外出时,或对尘螨过敏者在整理床铺时接触到大量尘螨后。
- 流涕:大量清水样鼻涕,如同打开水龙头一般,可不断从鼻腔流出,需经常擤鼻涕,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 鼻塞:轻重程度不一,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鼻黏膜水肿、苍白等症状。
- 眼部症状:常伴有过敏性结膜炎,出现眼痒、流泪、眼红、眼睑肿胀等症状,眼部分泌物增多,影响视力和眼部舒适度。
2、病因
主要由过敏原引起,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真菌孢子、某些食物(如海鲜、牛奶、鸡蛋等)以及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过敏体质的患者接触过敏原后,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异常反应,释放炎性介质,导致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
鼻炎的治疗方法
(一)急性鼻炎
1、一般治疗
- 休息:患者应充分休息,避免劳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
- 多喝水:多饮温开水,有助于稀释鼻腔分泌物,保持鼻腔湿润,促进毒素排出。
-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柠檬、西兰花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鼻腔黏膜充血、肿胀。
2、局部治疗
- 滴鼻药:早期可使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如麻黄碱滴鼻液,可减轻鼻黏膜充血、肿胀,改善鼻腔通气,但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超过 7 天,以防止反跳性鼻塞,后期可改用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喷雾剂,清洁鼻腔、湿润黏膜。
- 冲洗鼻腔: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和病菌,减轻炎症反应,可以使用专业的鼻腔冲洗器或简易的注射器进行冲洗,每天 1 - 2 次。
3、全身治疗
对于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的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如合并细菌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
(二)慢性鼻炎
1、一般治疗
- 改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温度适宜,避免长期处于干燥、寒冷或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定期打扫房间,减少室内灰尘和过敏原的积累。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2、局部治疗
- 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慢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具有抗炎、抗水肿作用,能减轻鼻黏膜炎症,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一般疗程较长,需连续用药 4 - 12 周,具体用药时间和剂量应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减充血剂:可短期使用减充血剂滴鼻,如羟甲唑啉滴鼻液,以减轻鼻腔充血、改善鼻腔通气,但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超过 7 天,否则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
- 鼻腔冲洗:与急性鼻炎类似,慢性鼻炎患者也可进行鼻腔冲洗,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和刺激物,减轻炎症反应。
3、全身治疗
对于慢性鼻炎伴有慢性肥厚性病变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下鼻甲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等,目的是去除部分增生的下鼻甲组织或改善下鼻甲的形态和位置,从而改善鼻腔通气。
(三)过敏性鼻炎
1、避免接触过敏原
这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关键措施,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对尘螨过敏者要经常清洗床上用品,使用防螨床上用品和家具罩,保持室内清洁干燥等。
2、药物治疗
- 鼻用糖皮质激素:同样也是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能有效减轻鼻黏膜炎症和过敏反应,缓解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常用药物有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倍氟米松鼻气雾剂等,使用方法和疗程与慢性鼻炎类似。
- 抗组胺药:口服抗组胺药可竞争性地拮抗组胺 H1 受体,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常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这类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小,适用于大多数患者,部分患者还可根据病情需要短期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但其嗜睡等副作用较明显。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片,可抑制白三烯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应和过敏症状,尤其适用于伴有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 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滴鼻剂,可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介质,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一般在接触过敏原前提前使用,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免疫治疗
对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法避免接触过敏原的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考虑进行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分为皮下注射免疫治疗(SCIT)和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LIT),其原理是通过让患者反复接触逐渐递增剂量的过敏原提取物,使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耐受,从而减轻过敏症状和降低对过敏原的敏感性,免疫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要 3 - 5 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鼻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不同类型的鼻炎在症状和治疗方法上有所差异,了解鼻炎的症状特点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患者的不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卫生,积极预防鼻炎的发生,如果患有鼻炎,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摆脱鼻炎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