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分时租赁,汽车分时租赁多少钱

03u百科知识网

在分时租赁汽车上摆无人货架,你觉得这种商业模式可行吗

无人货架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人看守的零售货架。当无人货架遇上共享出行就成了在滴滴上,前排的后座上挂着可以放4瓶水左右的饮料篮子、前排的座位之间放着零食盒子,扫描二维码就能完成购买。这就是无人货架应用的新场景。

抛开这种新场景的可行性不谈,我们先来盘点一下这种零售场景有哪些优缺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优点:

1、新的场景。在车上做无人零售,区别于以往的零售方式,乘客在买服务的同时,还能买到饮料和零食,覆盖了一个空白的消费场景;

2、规模化容易。滴滴作为中国网约车的老大,不仅有庞大的乘客基数,车主数量也很多,因此一旦司机们认可,这种形式可以快速复制、形成规模化;

3、投资较小。对于魔急便来说,主推产品单一,批发成本价低,投资较少,对于司机来说,只需99元就可以合乎规定地增收;

4、互利共赢。车主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滴滴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进军新零售行业,方便乘车的顾客。

一个硬币有两面,事物也具有两面性。除开上述这些优点,魔急便这种新模式也存在很多缺点

1、安全问题。在距离客人不到一米的正前方放个盒子,同时边角是尖的,饮料硬度也很大,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惯性,会增加乘客的乘车风险;

2、卫生问题。既然决定了要在车上卖东西,就意味着允许用户在车上吃东西的行为,而碎屑或饮料掉在、洒在车上,又难免会引起司机和乘客之间的摩擦;

3、SKU数量有限。虽然有流量,但在车内这种有限的空间,直接决定了售卖产品数量少,能积累的SKU太少;

4、过度挤压用户乘车空间。原本就不宽的车内,再摆上一个货架,压缩了用户的乘车空间,降低了用户的乘车体验;

5、诚信和技术问题。司机的视线在前方,无法看到后面的情况,如果用户没有诚信,该通过什么技术来规避这种损失;

6、质量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开放环境内,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该如何保障。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互联网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站在风口,猪都能飞。但是,风停下来,猪还是会掉下来。无人货架的这种新场景是不是猪,我说了不算,司机和乘客说了才算。司机接不接受,影响这种模式能不能快速规模化;乘客买不买账,决定了这种模式生存还是死亡。

看商业模式行不行的逻辑是1、有没有解决客户痛点 2、潜在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3、有没有清晰和持续的盈利模式

一个个来看。

1、有没有解决客户痛点?

坐专车的客户的痛点是出行没有车,或者打不到车。过去的痛点还有出租车贵,服务不好,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不是出租车升级了,而是滴滴专车不行了。所以吃喝并不是痛点。

2、潜在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会在专车这种感觉就不卫生的地方买吃的人,估计只有忘记吃饭饿坏了而且很不讲究东西或者地方的人,这种人群恐怕极少。

再有就是小朋友,估计大人是不会允许小朋友买或者吃车上看起来很多人摸过,不知道放了多久的的东西的。

还有就是爱吃零食,等不到下车的人,这种人群恐怕也很少。

只有水和饮料受众的群体会大一些,但价格必须不能比车外面贵。

所以潜在的客户少,而且低频。

3、盈利模式

客户对车上的食品和饮料卫生要求会很高,因为从心理上对车上食物的卫生本能的怀疑,只要外包装旧损破脏的产品,基本上售出可能就会很低。再加上丢失(不排除)等损耗,损耗率会比较高。

收入来看只有产品差价,这些日常食品不可能卖出高价,因为场景不符合,但凡价格稍高,客户一定会下车再买。就靠极微薄的差价,这么高的损耗率,盈利绝不可能。

好,脑洞开一些,盒子上的广告费。出租车座位广告已经是很古老的收入方式,别的不说,这块的收入出租车公司会轻易拱手相让

再开一些,大数据,这是每个大忽悠都要说一遍看看还有没有傻子标准问题。在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上早就做过一遍测试了。客户即使买东西,最多也就用微信或者支付宝付钱,你能有什么数据?如果填写的复杂一点,客户一定会马上放弃。

以前共享雨伞就有个聪明人说,有手机号码可以卖钱!这哥们不知道现在是不是从号子里出来了,你知道这是违法的吗?并且要买手机号码X宝上有的是,一万条几百块钱。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我也是问度娘的。

肯定还会有人打司机99块压金的主意,按多少个司机就有多少冗余资金,可以在金融方面运作。司机同志是争辛苦钱的,是几块几块钱攒出一天的收入来的。如果这玩艺不挣钱,你觉得司机会交保证金吗?即使交了,有当初共享单车的前车之鉴,你敢不退吗?所以就别做梦了

由此可见,没有解决客户痛点,市场规模小,盈利很难实现。可以很肯定地下判断,伪需求,商业模式不可行!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