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的种类与治疗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胃炎的种类
  2. 胃炎的治疗

胃炎的种类

(一)急性胃炎

1、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多由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大量饮酒或应激等因素引起,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痛、烧灼样疼痛,症状一般较为突然且剧烈,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呕血和黑便。

2、急性化脓性胃炎:主要是通过内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有化脓性改变,常继发于全身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等,患者除了胃部症状外,还会有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

3、急性腐蚀性胃炎:有明确的强酸、强碱及其他化学腐蚀剂的服用史,唇部、咽喉部、口腔黏膜呈现水肿等特征有助于腐蚀剂腐蚀胃黏膜的诊断,患者的胃部疼痛较为剧烈,可伴有恶心、呕吐、呕血等症状。

4、急性单纯性胃炎:主要是通过内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存在炎症性改变,但无其他特异性病因,可能与饮食不当、腹部受凉等因素有关,症状相对较轻,以上腹不适、疼痛、食欲不振等为主。

5、急性感染性胃炎:多由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污染食物后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慢性胃炎

1、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类型,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性改变,病变部位主要在胃黏膜表层,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饭后饱胀、泛酸、嗳气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2、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萎缩,伴有肠上皮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疾病之一,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隐痛、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还可伴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症状。

3、特殊类型的胃炎

- 自身免疫性胃炎:以胃壁细胞发生免疫反应,破坏胃壁细胞为特点,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或缺乏,患者可能会出现恶性贫血、维生素B₁₂缺乏等症状,同时还可能有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

- 淋巴细胞性胃炎:胃黏膜中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患者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可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

- 嗜酸粒细胞性胃炎:胃黏膜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常与其他过敏疾病并存,患者可能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症状。

- 克罗恩病累及胃部:属于克罗恩病的一部分,除了胃肠道的其他部位受累外,胃黏膜也出现炎症性病变,患者会有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

胃炎的治疗

(一)急性胃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去除病因是关键,如停止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避免继续饮酒或摄入刺激性食物等,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以减轻胃部负担,补充水分和营养。

2、药物治疗

- 止痛药: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可给予解痉止痛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但需注意这些药物可能会有一定副作用,如口干、烦躁等。

- 止吐药:呕吐明显的患者可注射甲氧氯普胺。

- H₂受体拮抗剂:常用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可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黏膜尽快恢复,适用于应激性胃炎、药物相关性胃炎等。

-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适用于胃黏膜损伤较重的患者。

-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可帮助胃黏膜修复。

3、对症治疗:如果有明显出血者,可口服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稀释液等止血;如有休克症状,应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状态。

4、预防复发:在病情好转后,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避免再次接触诱发因素,如避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等。

(二)慢性胃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 饮食调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进餐,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冷、过热的食物和饮料,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保证营养均衡。

- 生活习惯改善: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

2、药物治疗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通常采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进行根除治疗,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联疗法则是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铋剂(如枸橼酸铋钾)。

- 抑酸剂: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和H₂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缓解胃痛、反酸等症状。

-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胃酸、胃蛋白酶等对胃黏膜的损伤,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 促胃肠动力药:对于伴有腹胀、早饱、恶心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症状。

- 消化酶制剂:有助于改善与进食相关的中上腹部饱胀、纳差等症状。

3、中医治疗:中药治疗胃炎也有一定的疗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选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也可能对缓解胃炎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4、定期复查:慢性胃炎需要长期管理和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一般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不同类型的胃炎其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