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城厢古镇:千年沉淀,古韵今风共绘繁华

03u百科知识网

在四川成都平原的东北部,有这样一座古镇——青白江区的城厢镇,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地镶嵌在这片土地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座古镇承载着1600多年的建制史和1400多年的县治历史,犹如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厚重与辉煌。

城厢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那时它已是居民聚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北周时期,它成为金堂县的辖地,宋嘉祐二年,为避水灾,县城从旧城址迁至此地,从此拉开了它在这片土地上近九百年的县治序幕,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古镇历经元、明、清等朝代的更迭,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

走进城厢古镇,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巷格局,那四条主街、三十二条巷子以及六十四座人文院落,犹如一个巨大的迷宫,让人迷失其中,却又陶醉于这份古朴之美,这些街道和院落不仅布局合理,而且充满了生活气息,每一块石板路、每一扇木门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绣川书院无疑是古镇的一大亮点,这座位于城厢镇东街的书院,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典雅,书院分为四进,依次为庭院、外讲堂和内讲堂,均采用砖木结构,青瓦屋面,花格门窗,显得古朴而庄重,在历史上,这里培养了无数杰出的人才,如理学家谢湜、文史学家张晋生、辛亥革命功臣彭家珍等,他们在这里汲取知识的养分,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如今,绣川书院已成为游客们感受古代文化氛围、领略传统教育魅力的好去处。

陈家祠堂也是古镇中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这座具有清代客家风格的祠堂占地近3亩,建筑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共三进院落,其建筑结构宏大,工艺精美,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人的智慧和技艺,祠堂内的木雕、石雕、砖雕等装饰艺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精美的艺术品不仅展现了当时的雕刻技艺水平,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如今,陈家祠堂已成为古镇西街上最大的亮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绣川书院和陈家祠堂,城厢古镇还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始建于1612年的三清观,这座由城厢镇富豪出资修建的道观占地近1000平方米,正门位于南面,需从戏台下面柱阵中间进入,内有较大内庭空间,站在院内可以看见百年老戏台,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还有寿佛寺,它建于乾隆三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家珍公园旁,与古金刚池相连,处于原千年古刹——净土寺区域内,既是青白江区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又是清净优美的旅游胜地。

在城厢古镇的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名人志士,从清代二品按察使何元普到著名诗人流沙河,再到成都大学的前校长何寿,他们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古镇的历史天空,这些名人不仅为古镇增添了文化底蕴,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近年来,城厢古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中国西部最大的铁路物流枢纽、四川省唯一的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以及蓉欧快铁起点的所在地,城厢正逐渐成为连接欧亚文化与天府文化的重要桥梁,古镇也在积极进行保护与开发,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城厢镇本底为基础,借助成都国际铁路港对外开放优势,对城厢古镇进行打造提升,项目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进行建设,分“文(文化传承)、旅(旅游观光)、商(商业配套)、城(城市生活)”四大功能,从“风貌修复、文化保护、文化活化、文化提升、轻度假、商业配套、生态修复、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等八方面着手,以风情绣川、1956文创园、千年西街、厢逢九思、蓉欧客厅、雁归东湖六大组团进行呈现,涵盖吃、住、行、游、购、娱、乐、商、养、学、闲、情、奇各类业态,充分展现天府文化魅力及“陆海联运枢纽 国际青白江”城市形象。

如今的城厢古镇,既保留着古老的韵味,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这里,你可以漫步在古街上,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可以参观古迹,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体验独特的民俗风情,无论是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来说,还是对于想要寻找宁静与美好的人们而言,城厢古镇都是一个理想的去处。

在未来的发展中,城厢古镇将继续秉持“修旧如故、活化更新”的原则,不断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座千年古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城厢古镇将成为成都乃至四川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共同见证它的辉煌与繁荣。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