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系列政策以加速其发展,这些政策不仅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铺平道路,更在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绿色转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导向
1、产业发展规划引领: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明确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规划提出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售量中的占比要达到 20%左右,到 2035 年,纯电动汽车要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等目标,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的开展,也为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如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的新能源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
2、税收优惠持续助力:税收政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是关键的举措之一,对 2024 年 1 月 1 日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 3 万元;2026 年 1 月 1 日至 2027 年 12 月 31 日期间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 1.5 万元,这一政策有效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车船税减免政策的实施,也进一步减轻了新能源汽车使用者的税收负担,节能型新能源车船可享受车船税优惠,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策的多样化支持
1、购车补贴直接刺激消费:多地政府出台购车补贴政策,如北京对报废换新购车的消费者给予最高 1 万元的补贴;上海对符合条件的老旧汽车车主更换燃油车为新能源车给予 1 万元补贴;广州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综合性补贴,最高可补 1.55 万元/辆等,这些补贴政策直接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有力地刺激了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
2、充电设施建设保障使用便利: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各地积极推动充电设施网络建设,如浙江提出到 2025 年全省累计建成充电桩达 11.7 万根以上;贵州计划到 2026 年建成充换电站 660 座;新疆将构建 “两区三通道” 充电网络布局,一些地区还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区、公共停车场、单位内部停车场等配建充电设施,提高充电设施的覆盖率和使用便利性,解决了消费者的 “里程焦虑” 问题,为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智能网联汽车试点推动技术创新: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地方开展了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工作,如北京、深圳等 20 个城市被确定为 “车路云一体化” 应用试点城市,通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车、路、云、网等多领域的协同发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奠定了基础,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汽车的安全性和驾驶体验,还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新能源汽车政策正以其强大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推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随着各项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地实施,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的交通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实现绿色出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