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这一意外事故中的常见状况,可能因各种突发情况瞬间打破生活的平静,无论是在繁忙的施工现场、车水马龙的街道,还是在运动场上的激烈角逐中,骨折的阴影都可能悄然降临,当面对骨折伤者时,正确的急救与固定措施犹如黑暗中的明灯,不仅能减轻伤者的痛苦,更为后续的治疗与康复奠定关键基础,甚至关乎生命安危。

在发现有人骨折后,首要任务是确保现场安全,迅速将伤者转移至远离危险源的地方,比如在交通事故现场,要警惕过往车辆可能造成的二次伤害;若在建筑工地,需防范高处坠落物或其他施工危险,避免随意搬动伤者,尤其是怀疑脊柱骨折时,不当的移动可能引发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等严重后果,应让伤者保持原位,等待专业人员救援,除非处于危险环境必须转移。
对伤情的初步判断至关重要,仔细观察伤者的身体姿态,例如骨折部位是否出现畸形,如手臂或腿部弯曲成异常角度;有无伤口及出血情况,开放性骨折常伴随大量出血;留意伤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若伤处完全不能动弹或活动时疼痛剧烈,很可能发生骨折,询问伤者的感受,了解受伤经过,这有助于进一步确定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
止血是骨折急救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放性骨折,伤口处的出血可能汹涌而出,应立即用干净、无菌的敷料或纱布紧紧按压在伤口上,施加适当压力以阻止血液流出,若没有专业医疗用品,可利用身边的清洁物品,如手帕、衣物等临时替代,但要注意避免使用带有杂物的物品,以防感染,按压时间一般需持续数分钟,直到出血明显减缓或停止,期间可抬高受伤部位,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出血量。
包扎伤口同样不可忽视,在止血后,使用绷带或三角巾轻柔地包扎伤口,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缺血、坏死;过松则无法起到固定和保护作用,还可能造成敷料脱落,包扎时应从伤口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缠绕,遵循螺旋形或环形包扎法,确保包扎均匀、稳固,对于骨折部位的邻近关节,也要进行妥善固定,防止关节活动带动骨折端移位,加剧伤势。
固定骨折部位是急救的核心操作,根据不同的骨折部位,可采用相应的固定方法,如上肢骨折,可使用木板、杂志等硬物置于伤肢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下肢骨折则可将伤肢与健肢捆绑在一起,即健肢固定法,利用健肢作为支撑和固定力量,在固定过程中,要确保骨折部位上下关节均被固定,以提供足够的稳定性,要检查固定的松紧度,以能在夹板或固定物两端插入一指为宜,保证既不妨碍血液循环,又能牢固固定骨折断端。
在整个急救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伤者的呼吸、心跳和意识状态,若伤者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微弱或意识不清等症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120,向医护人员详细描述伤者的病情和已采取的急救措施,为后续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骨折的急救与固定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掌握这些急救技能,不仅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他人的生命,更能为伤者开启通往康复的希望之门,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生命安全的守护者,在意外来临时,能够冷静、有效地应对骨折等紧急情况,为构建一个更加安全、有保障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