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运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塑造良好体态,还是追求卓越的运动成绩,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各类体育活动中,运动过程中伴随着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身体运动风险管理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深入理解运动与身体运动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科学、安全地开展运动,最大程度地享受运动带来的益处,同时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与风险。

一、运动对身体的积极影响:运动的多重益处
(一)促进身体健康
规律且适度的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它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肌更为强健有力,提高心脏泵血效率,降低静息心率,进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可促使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在呼吸系统方面,运动能锻炼呼吸肌,增加肺活量,提高肺部通气与换气效率,像长期坚持跑步的人,其肺部功能往往优于不运动者,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氧气交换,为身体各组织器官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与机能运作。
运动还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在能量消耗上,运动可使身体消耗多余的热量,当消耗大于摄入时,便能减少体内脂肪堆积,预防肥胖症及其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如 2 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生,而且,运动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有害物质的排出,使身体各器官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提升心理健康
运动在心理健康领域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可以改善情绪状态,让人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当人们在户外进行一场充满活力的骑行后,往往会感到身心放松,心情愉悦,这是因为运动促使内啡肽释放,带来了自然的“快乐感”。
运动还能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随着运动技能的逐渐掌握与提高,个体在面对挑战时能够更好地应对,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积极的认知,一个原本不擅长篮球运动的人,通过持续的训练与练习,能够在球场上熟练地运球、投篮并取得一定成绩,这会极大地提升他的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对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二、身体运动风险的来源与类型
(一)内在风险因素
1、个体身体状况差异
不同个体的身体条件存在差异,这会导致运动风险的不同,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儿童与青少年由于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肌肉等组织相对较为脆弱,过度运动可能影响其正常生长;老年人则因身体机能衰退,关节灵活性与稳定性下降、肌肉力量减弱等,在进行一些高强度或高冲击性运动时,如篮球、足球等,更容易发生跌倒、骨折等意外损伤。
性别也会对运动风险产生影响,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如骨盆较宽、关节活动度较大等,在某些运动项目中可能具有更高的受伤风险,尤其是在孕期,女性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运动时需要更加谨慎,个体的健康状况也是关键因素,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哮喘、糖尿病等的人群,若未经医生指导而盲目运动,可能会引发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而有既往运动损伤史的人,再次受伤的几率相对更高。
2、体能与训练水平
体能状况不佳是导致运动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缺乏锻炼的人突然进行剧烈运动,身体难以适应运动强度的要求,容易出现疲劳、抽筋、呼吸困难等问题,一个长期久坐办公且很少运动的人,突然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由于其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不足,很可能会在途中出现虚脱、肌肉拉伤等情况。
训练水平不足也会增加受伤风险,不正确的运动技术动作不仅会使运动效果大打折扣,还可能对身体造成损伤,以网球为例,如果击球姿势错误,长期下来可能会导致肩部、肘部等部位的慢性劳损,如肩袖损伤、网球肘等疾病,而且,不合理的训练计划,如过度训练或训练强度递增过快,会使身体承受过大的负荷,引发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
(二)外在风险因素
1、运动环境
运动环境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运动风险的大小,场地条件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不平整的地面、破损的运动设施、缺乏必要的防护装置等都可能增加受伤的可能性,在坑洼不平的操场上跑步,容易导致脚踝扭伤;而在没有防护网的篮球场上打球,篮球飞出场地可能会误伤到场边的观众或运动员自身。
天气状况也会对运动产生重要影响,高温天气下运动容易引发中暑、脱水等热相关疾病;寒冷天气则可能导致冻伤、肌肉僵硬等问题;潮湿的环境可能使地面湿滑,增加滑倒摔伤的风险,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不利于呼吸道健康,尤其是在进行户外有氧运动时,吸入大量有害气体会对肺部造成损害。
2、运动装备
不合适的运动装备同样会带来诸多风险,穿着不合脚的运动鞋会影响脚部的支撑与稳定性,增加崴脚、足底筋膜炎等足部疾病的概率;而过紧或过松的运动服装可能会限制身体的活动范围或造成摩擦损伤,对于一些特定的运动项目,如滑雪、攀岩等,缺乏专业的防护装备如头盔、护膝、护肘等,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将无法有效保护身体重要部位,导致严重的伤害后果。
3、运动规则与组织管理
在一些团队运动或竞技体育项目中,不遵守运动规则会增加受伤风险,在足球比赛中违反犯规规则的激烈冲撞行为,可能导致球员受伤甚至引发群体性冲突;而在田径比赛中抢跑等违规行为也可能干扰其他运动员的正常发挥,引发碰撞事故。
赛事组织管理不善也是风险来源之一,如参赛人员资格审查不严格,可能会使身体状况不适合参赛的人进入比赛;医疗急救保障不到位,在发生突发伤病情况时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现场秩序维护混乱等都会对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构成威胁。
三、身体运动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一)风险评估与识别
1、个体健康状况评估
在参与运动之前,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是必不可少的风险评估手段,通过询问病史、家族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必要时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式,了解个体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疾病风险,对于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确定其心脏功能是否适合进行剧烈运动。
2、运动项目风险分析
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各自独特的风险特点,对运动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需要考虑其运动强度、运动形式、身体部位受力情况等因素,体操运动对身体的柔韧性、平衡能力和协调性要求较高,且在器械上进行的动作难度较大,容易导致摔倒受伤;而举重运动则主要侧重于力量训练,如果重量选择不当或动作不规范,可能会引发肌肉拉伤、腰部损伤等。
3、环境与装备风险排查
对运动环境和装备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风险隐患,在运动场地方面,检查地面是否平整、防滑性能是否良好、设施是否完好无损等;对于运动装备,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且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使用需求,在登山前检查登山鞋的鞋底防滑性、鞋带牢固性以及背包的稳定性等,在游泳前检查泳池水质、水温以及救生设备是否齐全等。
(二)风险预防与控制
1、个体层面
(1)合理制定运动计划
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运动目标和时间安排,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运动计划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训练和突然加大运动强度,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从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开始,如每周进行 3 - 4 次、每次 20 - 30 分钟的快走或慢跑运动,然后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运动计划应包括热身、正式运动和整理运动三个环节,热身活动可以帮助身体预热、提高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弹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整理运动则有助于身体逐渐恢复平静状态,促进肌肉放松和疲劳恢复。
(2)加强体能训练与技能学习
通过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的力量、耐力、柔韧性和平衡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增强身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针对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进行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预防膝关节损伤,注重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动作不仅可以提高运动效果,还能有效降低受伤风险,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课程、请教教练或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学习规范的运动技术动作。
2、组织与管理层面
(1)完善场地设施建设与维护
确保运动场地设施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是组织者的重要责任,定期对场地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破损的设施设备,更换老化的运动器材,学校操场应定期检查跑道的平整度和塑胶跑道的磨损情况,健身房应定期检查器械的螺丝松动情况和部件损坏情况等,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需求,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在游泳池周围设置防护栏、在篮球场上安装标准的篮球架和篮板等。
(2)规范赛事组织与管理
建立健全的赛事组织管理制度,包括严格的参赛人员资格审查制度、合理的赛程安排、完善的医疗急救保障体系和有效的现场秩序维护措施等,在资格审查方面,要求参赛人员提供详细的健康状况证明和近期体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