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产后抑郁的症状及表现

03u百科知识网

产后抑郁有哪些表现,如何应对

今天崔医生跟大家聊聊备受重视而又陌生的心理话题——“孕产抑郁”

你知道吗?

有高达八成的女性在产后不久,都有抑郁的症状

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指从分娩开始至产后10日内出现的短暂的/轻微的心境不良的一种状态。患病率在15~80%之间。

据我们医院临床统计,有超过80%的妈妈有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如无缘无故地哭,想法悲观等。这可能和社会角色转变和激素改变有关,与个人性格无关。

如果妈妈意志足够坚强,并得到有效沟通和支持,一般两周就可以恢复过来,真正发展到病态是比较少的。根据我的观察,家庭关系和谐、互相容易沟通的,产妇很少发展成重度抑郁症的。

如果症状超过两周还没有好转或减轻,甚至到产后四周还仍然存在,就要警惕抑郁症的发生了。产后抑郁症与一般抑郁症不同之处在于,引致发病的原因往往与婴儿或丈夫的事有关,严重的时候会出现自杀和杀害婴儿的表现

心理影响生理

1.母亲在围产期的焦虑可以影响婴儿的注意力和反应力。

2.围产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抑郁,与低出生体重和6个月时婴儿低体重和发育迟缓等营养状态有关。

3.增加了新生儿的住院率和腹泻患病率。

4.减少计划免疫接种次数。

5.影响儿童期的身体/认知/社会行为和情绪的发育等。

崔医生小贴士

“如果得了产后抑郁症,对妈妈以后的生活是影响很大,一辈子都会有比较负面的思维模式,悲观、低落、无勇气追求生活的美好。现在随着社会对这方面的重视,有很多这方面的机构和心理医生,如果有妈妈需要,应该去寻求帮助。

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现在一些新的名词逐渐的出现,比如说产后抑郁症,这是产后的一种症状,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影响胎儿以及孕妇身体健康的发展,平时最好多了解些这方面的知识,对于这种症状会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通常人们认为产后抑郁症都和精神问题有很大的关联,大部分是可以慢慢的自行进行恢复的,但是情况比较严重的,可能持续时间比较长,达到1-2年左右时间,如果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话,最好了解一些关于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以下来介绍些关于抑郁症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症状有可能是因为自身精神方面所导致,有可能是自身生物因素所引起,比如说内分泌因素和遗传因素以及产科因素等,这些都是需要多加注意了解,另外有的人身体可能存在某些疾病,有可能会导致出现这种症状。很多人认为这种症状和疾病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健康的人身上没有任何疾病,但是心理有问题,也是会容易出现这些症状的。

想要治疗和预防这种疾病,还是需要多加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另外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积极乐观向上,平时可以进行适当的放松,比如说听音乐或者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产后恶露排净也要及时的用G动这个手机应用做产后的盆底肌修复,解决产后的漏尿、便秘、脱垂、膨出等问题,避免因为产后疾病给心理造成压力,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对于这种情况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产后抑郁症,每个国家出现的几率可能会有所不同,在中国的发病率在15%到30%左右,多是由于精神方面以及情绪不宁为主要表现症状,一般来说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会自行恢复,但是情况比较严重的可能持续时间比较长,另外也有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总而言之,产后抑郁症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对于产妇来说,还是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预防。家人这个时候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个时候孕妇非常容易出现对生活缺乏信心,以及容易困倦或者失意下降等症状,需要家人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生产完后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的心理抑郁,我现在刚生产完不到两个月,在生下我女儿的第二天就患了轻度的抑郁,原因是生孩子头一天晚上婆媳关系的原因导致的

二胎时在医院痛了一天一夜才生的,我是远嫁的,爸妈过不来陪我,看着别人家有婆婆汤喝,妈妈看的,我婆婆也不过来看我,越想越难过

当时在病房里感觉出现一些莫名奇妙的幻觉,很害怕,几乎可以说是情绪失控了,值班护士都认为我有病
当时感觉很害怕,很恐惧,感觉浑身不自在,背后凉嗖嗖的,总觉得别人看我的眼光都不一样,很容易生气,容易莫名其妙的对着老公发火,随后又好像有什么特别痛苦的事情让我留眼泪……

我现在很感谢我老公,在我莫名其妙的发火的时候他对我不离不弃,还鼓励我。至少没有在当时那种情况丢下我。叫我面对产后抑郁症的事实,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产后抑郁症是可以调理的,首先得靠产妇自己来调理情绪的,产妇得面对自己得了抑郁症的事实,不要逃避。家人要多关心产后妈妈的心理,不要冷落,也不要太限制产妇的行为,比如说这不准产后妈妈做,那也不准做,更不要动不动就数落产后的妈妈。

特别是老公要多关心,多陪产后的妻子,具体看产妇的抑郁程度,我在出完月子基本上就好了,感觉也不再抑郁了,所以我认为轻度的抑郁症是可以自己走出来的,宝爸你这段时间可以多陪陪宝妈,看能不能缓解抑郁的程度,如有必要时可以咨询心理医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