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起源发展
南京盐水鸭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吴地记》记载:“吴王筑城,城以养鸭,周数百里。”那时南京就开始有了“驻地养鸭”的传统,为盐水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关于盐水鸭的具体起源传说众多,流传较广的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南北朝时,梁武帝朱异在南京北郊覆舟山一带与北齐军交战,陈军“人人裹饭,媲以鸭肉”,“炊米煮鸭”,使得士气大振,二是南宋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在京口抗击金兵时,士兵用荷叶包裹煮鸭充饥,三是明太祖朱元璋用腌制好的鸭子做军粮,明朝时,南京就流传着“古书院,琉璃塔,玄色缎子盐水鸭”的顺口溜,足见盐水鸭在当时南京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京盐水鸭不断发展,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后,进一步刺激了鸭馔业的发展,不仅大小菜馆烹制鸭馔,还形成了专门的鸭铺行业,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京的烹饪鸭馔技艺达到了精湛的程度,鸭子销量也不断攀升,如今,南京盐水鸭已成为南京的城市名片,闻名遐迩。
制作工艺
(一)传统工艺
1、选材:选用体重适中、肉质紧实的白条鸭,一般公鸭为佳,其肉质更加紧实。
2、初处理:将鸭子宰杀后进行去毛、去内脏的处理,然后用冷水冲洗干净。
3、腌制:使用盐、花椒、八角等香料对鸭子进行腌制,通常需要24小时左右,使其充分吸收调味料的香味。
4、卤制:将腌好的鸭子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卤水中,慢火煮制,卤水的成分通常包括生抽、老抽、料酒、葱姜、丁香、桂皮等。
5、冷却:煮好后将鸭子从卤水中取出,放置于通风处自然冷却,使其肉质更加紧实。
6、切片上桌:将冷却后的鸭子切片,按传统方式摆盘即可。
(二)现代工艺
原料验质方面要求无淤血、无黑斑、毛净度好,整鸭原料食管、气管不得残留,口腔无异物、无玻璃、砂石、铁杂质等有害物质侵入,清洗工序使用流动水,水温14℃,炒盐工艺需将所用器具清洗干净,按比例加入食盐、花椒、大料等原辅料,文火炒制至盐呈粉状且辅料脆,腌制时沥干鸭水分,按炒盐用量均匀涂抹鸭子内外表面,腌制时间一般为4小时,然后进行熬卤复卤,新卤由炒盐加香辛料煮制而成,老卤则需用浸泡鸭膛的血另加炒盐、姜、葱、香辛料煮制而成,最后冷藏保存,冷藏温度要求0 - 5℃,时间48 - 60小时,煮制冷却时需洗净鸭体表面残留血水,烧开锅内水后放入姜、葱大料、花椒、豆蔻等与鸭子同时入锅,全程35分钟左右,温度控制在95 - 100℃之间,冷却后即可切片上桌。
品质特点
南京盐水鸭具有独特的品质特点,外观饱满,体表光洁;皮簿油润,白中泛黄;肌肉切面呈微红色,质地有弹性;脂肪呈浅黄色;口感咸淡适中,清淡爽口,香醇可口,味似桂花,回味持久;肉质鲜嫩,嫩而不柴,久食不腻。
营养价值
南京盐水鸭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鸭肉蛋白质含量为16% - 25%,脂肪6% - 7.5%,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氨基酸全面,此外还含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酸、尼克酸和VA、VD、VE等,对人体十分有益,常吃盐水鸭还能抗炎消肿拒衰老,心血管病患者尤适宜。
文化意义
南京盐水鸭作为南京的著名特产和金陵传统名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见证了南京城的变迁和发展,是南京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无论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还是民间的传说故事,都留下了许多关于盐水鸭的记载和赞誉,如今,盐水鸭已经成为南京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南京向外界展示地方特色的重要窗口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品尝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