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尿常规能检查出什么

03u百科知识网

如何分析尿常规?尿常规不严重,就是肾脏很好吗

尿常规是检查泌尿系的一个既简单便宜又有效的手段。但是绝对不能说尿常规正常就说明肾是正常的。尿常规可以显示有没有血尿、蛋白尿、细菌、白细胞、管型等等。但是不要忽略了肾脏自身是有代偿能力的。就像慢性肾衰竭的患者,早期尿常规也是正常的。往往肾脏功能已经失去一半以上,有些指标才会体现出来。所以,要评价肾脏功能,一定要结合血生化、尿常规及彩超等检查,忽略任何一种都是不全面的。至于有人要喷过度医疗、过度检查的人,那就随你们的便了。

尿常规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规检查项目,通过对尿液的常规分析,可以对肾脏,膀胱,尿道,前列腺,输尿管等器官的变化及时得以发现。尿常规包括两部分,干化学和镜检。干化学主要有尿蛋白,尿糖,尿潜血,尿酮体,亚硝酸盐等,镜检部分主要有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盐类结晶等。尿蛋白阳性见于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尿糖阳性见于糖尿病和肾性糖尿。尿潜血阳性主要见于肾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尿酮体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麻醉,子娴等。亚硝酸盐阳性见于尿路感染,特别是大肠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红细胞增多连续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白细胞增多连续泌尿系统感染。管型增多连续肾炎等。 尿常规不严重,说明肾脏很好,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尿常规检查是反映泌尿系统一些相关疾病的客观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的一个诊断依据。但是,尿常规检查的不同的项目,可以反映泌尿系统疾病的进展情况,动态观察尿常规对泌尿系统疾病的预后以及治愈提供客观指标。 尿常规不严重与肾脏好坏无关的,反映肾脏功能好与坏的客观指标是血肌酐,所以,临床上血肌酐增高,是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尿常规化验单上的指标包括

白细胞、酮体、亚硝酸盐、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尿比重、隐血、pH值等11种。尿常规检查异常,主要有以下几点:如果红细胞离心尿每高倍视野超过3个,就是红细胞升高,必须检查病因,比如感染、结石、外伤、肿瘤、结核等;如果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者超过0.3g/L,就是蛋白升高,一般肾脏疾病比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管疾病都可以出现;如果白细胞超过5个每高倍显微镜下,就是泌尿系感染的症状。

尿常规不严重,就是肾脏很好吗?

不是这种情况,虽然尿常规正常,但并不表示两侧肾脏没有问题,这是因为如果肾脏有结石或者是有肿瘤。当结石没有摩擦粘膜或者肿瘤,没有破裂出血的话,那么这时候查尿常规检查往往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因为尿常规检查正常,就能为肾脏没有事情。我们还需要做双肾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的b超检查来初步判断一下两个肾脏到底有没有结石,有没有肿瘤或者其他疾病。只有做过b超或者是泌尿系ct,再结合尿常规检查,如果这些检查都正常的话,我们会考虑两个肾脏是没有问题。

具体的尿常规怎么分析,在这里就不介绍了,个人建议还是至肾脏专科及时就诊和咨询,让专业的人来帮助解决您心中的疑惑吧。

一般做三方面的检查就能明确有无肾脏方面的疾病,1.尿常规,注意送检时一定要留清洁中段的尿,而且最好验晨尿,这样检测结果比较准确,同时可以排除污染的可能。若检查结果提示有血尿、蛋白尿,说明肾脏是有问题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2.就是行肾功能的检查,要验血的,若血肌酐升高了,那说明丢失了一半多的肾功能,问题比较严重,需至肾內科就诊。3.就是要做影像学的检查,最常规的就是泌尿系的超声,看看超声下肾脏大小形态及相关描述。

从上面可以看出,不同的检查反应的肾脏损伤程度是不一样的。早期病变以尿常规检查为主,肾功能异常及影像学异常,反应的是比较晚期的病变。所以尿常规检查提示不严重,并不意味着肾脏很好,这两者之间是没有对等的关系的。临床上常常见到尿常规不严重,但是肾功能很差的患者(这是因为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很差,大部分肾小球硬化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了,所以导致尿液漏出蛋白减少了);或者尿常规提示肾脏病变严重,但是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如肾病综合征患者)。

总之,判断肾脏病变是否严重,需要从血检、尿检及影像学三方面来综合判断。

做尿常规检查怎么做才能保证检查准确

去医院做检查的时候,经常会有尿常规的检查,那么该怎样减少尿常规检查产生的误差呢?

第一,做尿常规检查的那天,尽量憋住早晨的第一泡尿,并且在接尿的时候,要选择中间的再接,尿液一般接半杯,以防检验的时候不够,然后再重新留,再重新留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检测结果了。

第二,尿液要保持它的鲜活度,一般是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有些检验者是在家里面留好然后再带去医院的,这样时间肯定会比较长,影响了尿液的鲜活度,继而就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第三,不论男性检验者还是女性检验者都要保持尿道口的清洁,男性检验者要避免混入精液和前列腺液,女性检验者要避免混入阴道的分泌物。

第四,检验的尿液不能被污染,那么装尿液的容器自然也不能被污染,要保证装尿液标本的容器是清洁的。

第五,在进行尿液检测的时候,女性要注意检查时间,不要选在月经前三天、月经期间以及月经后三天,这三个时间段所收集的尿液标本杂质会比较多,进一步就是影响检测结果,增大误差。

第六,在收集尿液之前,不要喝太多的水,喝太多的水会把尿液稀释了,被稀释后的尿液也是非常影响检测结果的。

指导专家:周琪,主治医生,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公立三甲医院工作十年,擅长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血液净化。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对于很多来院就诊的朋友来说,常检查的一个项目就是尿常规。但影响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因素有很多,留尿留得不正确就可能会影响对病情的判断,甚至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一定要掌握如何科学留取尿液标本。要想尿常规测得准,这四点一定要注意!

一、留取晨尿

留取尿液做尿常规检查最好用浓缩的晨尿。晨尿是指在膀胱里已经有6小时以上,并且是清晨起床后未进早餐和做运动之前第一次排出的尿液。门、急诊时亦可留取随机尿标本,但检测结果不及晨尿准确。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留尿的前一天晚上八点钟以后,不要再大量饮水。饮水多了尿量就多,尿中的成分就被大大稀释了,易导致检查结果阴性。在尿液比重过低的情况下,尿液中的红细胞会被破坏,导致镜检时无法发现红细胞。

二、留取中段尿

中段尿是指留取小便化验时,让开始的小便将尿道冲洗干净后,截取中间的尿液作样品。除了留尿做细菌培养需要留中段尿以外,检查尿常规和尿微量蛋白时,最好也留取中段尿送检,以减少尿路分泌物或者白带混入尿液的可能性。

三、不在特殊情况下留尿

发热、剧烈运动、服用某些药物、感染等,都可以引起尿液一过性异常或原有尿液异常加重,应避免在上述情况下检查。如果在留尿液化验前不久(一般是一周以内)使用过抗生素,那么抗生素或其代谢产物会从尿液排泄,抑制其中的细菌生长,从而可能会导致培养结果呈假阴性。因此,对于留尿做中段尿培养的患者,应在停用抗生素一周后再进行。如果因病情需要,在服用抗生素期间留尿进行了中段尿培养,应告知医生近期服用过何种抗生素。对于女性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在月经期留尿,因为一旦月经血混入尿液中,会对检查结果产生严重影响,一般要等月经结束一周后再进行尿常规检查。

四、及时送检

尿液检测最好采用新鲜尿液,越是新鲜的尿液,检测结果也就越准确。如果不是新鲜尿液,一般来说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最长不要超过2小时,否则可能会造成尿中细菌生长繁殖,或是尿中的化学成分因久置而变性、分解等。

肾友们都学会了吗?简单一句话就是:复查一周前停服抗生素等药物→饮食运动和往常一样→(女性避开月经期)→早起的第一次晨尿→留取中段尿→及时送检。

做尿常规检查怎么减少误差

尿常规是肾内科最常用的检查,但尿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较多,

要得到一份靠谱的尿液检查结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最好收集清晨起床第一次中断尿,看着差不多是中间的尿开始接,尿至少留半杯,否则留得不够得重新留。

2、保证是新鲜的尿液,有的人在家留,这样送到医院可能已经过去几个小时。最好保证1-2小时内送检标本。

3、留尿之前,男性和女性都应该保证尿道口清洁度,男性以免混入精液和前列腺液,女性以免混入阴道分泌物。

4、留尿杯不要被其他东西污染。

5、女性在月经干净后留取尿常规,经血对尿常规的影响很大。

6、留尿前不要喝太多水,以免稀释尿液。

尿常规各项指标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尿pH

首先做到标本必须新鲜。pH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室温20℃时pH及其他项目结果接近靶值,故测定时的温度最好控制在20℃。

尿蛋白

一些药物如青霉素可使测得结果偏低,甚至可以出现假阴性;季铵盐类和喹啉药,可使测得结果出现假阳性。特别提出一句,尿常规只是蛋白定性检查,加号和定量不一定对等,如果要看定量,需要留24小时尿。

潜血

尿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肌红蛋白式菌尿,可引起假阳性。潜血临床假阳性率高,因此我们需要看红细胞数才更准确。而尿中含较多维生素C时,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可以出现假阴性。

尿糖

当尿液中维生素C浓度高,使用大剂量青霉素,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等,尿糖结果会降低,有可能出现假阴性。

尿比重

尿液标本不新鲜、喝水、尿液中的非离子化合物(如葡萄糖、造影剂等)对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

酮体

苯丙酮尿症、服用左旋多巴、头孢类抗生素等易造成假阳性。酮体的阳性因素有饥饿、酮症酸中毒等等。

尿胆红素、尿胆原

标本必须新鲜,以免胆红素被转化成胆绿素,强烈的阳光会加速反应,标本放量时间过长,可见尿胆原氧化成为尿胆素。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