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肝硬化,这一肝脏慢性进行性肝病的进展终点,以其高发病率、复杂病因及严重并发症,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在我国,尤其是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因素导致的肝硬化更是普遍。
肝硬化的病因
肝硬化的病因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包括病毒性肝炎(如乙型、丙型肝炎)、长期过量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胆汁淤积、药物或化学毒物伤害、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这些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肝细胞广泛坏死、纤维组织增生与结节再生,最终使肝脏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肝硬化的症状表现
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肝硬化分为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两个阶段,代偿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度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而失代偿期则病情显著加重,出现肝功能损害及门静脉高压症候群,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脾功能亢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肝硬化的并发症
肝硬化患者常伴有多种严重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上消化道出血(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感染(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原发性肝癌等,这些并发症不仅加剧了患者的痛苦,也极大地增加了治疗难度和死亡率。
肝硬化的传播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肝硬化具有传染性,尤其是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这类肝硬化可通过血液传播、体液传播(如性行为、母婴传播)等方式扩散给其他人,加强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避免共用个人物品、安全性行为等,对于控制疾病传播至关重要。
肝硬化的治疗
肝硬化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综合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完全逆转肝硬化进程,但通过戒酒、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如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等)可以减缓病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对于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需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在某些情况下,肝移植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愈手段。
肝硬化是一种复杂的肝脏疾病,其预防、诊断与治疗均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管理和个体化的策略,随着医学的进步,虽然对肝硬化的认识不断深入,但公众意识的提高和早期筛查仍然是控制这一“隐形杀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