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心跳的“不规则变奏”

03u百科知识网

在人体这个精妙的生命系统中,心脏犹如一位精准的指挥家,通过规律而有节奏的跳动,为全身输送着源源不断的血液与氧气,当这种节奏被打乱,心脏无法按其固有频率和节律正常搏动时,心律失常就悄然而至。

一、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

1、窦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等,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发出激动脉冲,控制着心脏的跳动频率与节律,而当各种因素影响到窦房结的功能时,便会出现窦性心律失常,健康人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饮用咖啡浓茶后,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速;而一些老年人或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2、房性心律失常:主要源于心房组织内的异常电活动,常见的有房性早搏,即心房提前发出冲动,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心脏突然停了一下又接着跳动;房性心动过速则是心房率超过正常范围,导致心跳加快;还有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时心房的电活动变得有规律但快速,而心房颤动则更为紊乱,呈快速的无序颤动,严重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并且容易形成血栓,引发栓塞等并发症。

3、室性心律失常:由希氏束支以下的异位起搏点产生,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等,室性早搏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患者可感到心悸、胸闷等症状;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室率明显增快,可达每分钟百余次甚至更多,持续时间较长时会导致血压下降、头晕,甚至晕厥;心室颤动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状态,此时心脏已无法有效泵血,若不及时抢救,患者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

二、心律失常的症状表现

1、心悸: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脏跳动异常,或是跳动过快、过慢,或是出现漏跳、早搏等情况,有时会伴有心慌、不安等不适感。

2、胸闷:常感到胸部压迫、憋闷,仿佛有一块石头压在胸口,呼吸不畅,这可能是由于心律失常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起肺部等器官的血液灌注不足所致。

3、头晕:轻者头晕目眩,重者可能突然晕倒,这是由于心律失常影响了脑部的正常供血,导致大脑缺血缺氧。

4、乏力:患者常感到疲倦、无力,体力下降,日常活动稍多便觉得难以承受,这是因为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能量代谢受到影响。

5、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抽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阿 - 斯综合征,表现为突然晕厥、意识丧失、抽搐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

三、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

1、生理因素:剧烈运动、情绪波动、饮用浓茶或咖啡、饮酒等都可能引发心律失常,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心脏负荷加重,容易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或早搏;而人在紧张、焦虑或愤怒时,交感神经兴奋,也会导致心跳加快、心律不齐。

2、病理因素

-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脏本身的疾病是常见原因,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易引发心律失常;心肌病患者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心脏传导系统也会受到影响。

-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加速机体新陈代谢,使心脏兴奋性增加,容易出现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则可能导致心动过缓。

- 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等都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低钾血症可使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增高,出现早搏、心动过速等症状。

- 药物作用: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如洋地黄类药物使用不当可引起洋地黄中毒,导致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可能有一些副作用,如奎尼丁等药物使用过量可能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

四、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可通过触诊颈动脉搏动来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听诊心音,了解心室搏动的快慢和规则与否;进行颈静脉窦按摩试验,有助于鉴别心律失常的性质,但这些方法都较为初步。

2、心电图检查:这是诊断心律失常最便捷且重要的方法,通过记录体表特定部位的心电图波形,可以明确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以及起源部位等信息,动态心电图(Holter)则能够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变化,对于短暂发作、间歇出现的心律失常捕捉能力更强,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心律失常问题。

3、其他检查: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帮助确定是否存在心脏器质性病变;运动试验适用于怀疑运动诱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食管心电图可用于分析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则是将电极导管插入心脏内,精确测定心脏各个部位的电生理参数,对于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五、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1、非药物治疗

- 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如按压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气等,这些方法可刺激迷走神经,使其兴奋性增加,从而抑制心脏的异常电活动,常用于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但需要注意的是,操作要正确,且有脑血管病变的患者禁用颈动脉窦按摩,以免发生意外。

- 电复律和电除颤:对于一些快速性的异位心律失常,如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紧急情况,可采用电复律或电除颤的方法,通过给予心脏瞬间的强电流冲击,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这种方法起效迅速,是抢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 心脏起搏器植入: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起搏器能够发放人工电脉冲,代替心脏自身的起搏点,维持正常的心率和心脏泵血功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 导管消融术:利用射频能量或冷冻技术等,通过导管将异常的电通路或异位起搏点破坏,从而达到根治某些心律失常的目的,对于预激综合征引起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术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复发率。

2、药物治疗: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分为四大类:

-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适度阻滞钠通道的药物有利多卡因等;轻度阻滞钠通道的药物有普鲁卡因胺等;明显阻滞钠通道的药物有普罗帕酮等,这类药物可减少钠离子内流,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

- 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以普萘洛尔为代表,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对治疗多种心律失常有效,尤其是对于因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心律失常效果较好。

- Ⅲ类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胺碘酮是此类药物的代表之一,它能选择性地延长心肌细胞的复极时间,改变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

- Ⅳ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属于此类药物,它通过阻滞钙离子通道,抑制Ca内流,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主要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