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位经历分娩的新妈妈来说,产后的身体恢复至关重要,在产后护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被广泛误解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新妈妈的身体恢复,甚至对她们的长期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将详细揭示一些常见的产后护理误区,帮助新妈妈们科学护理,顺利度过产后恢复期。

一、捂汗能排毒,越热越好
传统观念认为,产后多捂汗能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加速恢复,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产后女性身体较为虚弱,大量出汗会导致身体脱水、电解质失衡,还可能引发中暑、虚脱等问题,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皮肤毛孔一直处于扩张状态,容易受寒,增加感冒、关节疼痛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正确做法:产后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24 - 26℃较为合适,根据新妈妈和宝宝的舒适度适当调整衣物,以不出汗为宜,如果出汗较多,应及时用干毛巾擦干,并更换干净衣物,避免着凉。
二、过早喝催乳汤,奶水会更多
很多家人为了让新妈妈早日下奶或乳汁充足,会在产后立即给她们喝各种催乳汤,如猪蹄汤、鲫鱼汤等,产后过早喝催乳汤并不明智,刚生产完的几天内,乳腺管尚未完全通畅,此时过多摄入高脂肪、高蛋白质的汤汁,容易导致乳汁淤积,引发乳腺炎。
正确做法:产后初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小米粥、蔬菜汤、瘦肉等,一般在产后3 - 5天,乳腺管通畅后,再根据乳汁分泌情况逐渐增加催乳汤的摄入量,要注意让宝宝多吸吮,这是促进乳汁分泌最有效的方法。
三、长时间卧床休息,对身体好
不少新妈妈认为,产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来恢复体力,但事实上,长时间卧床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产后血液循环相对缓慢,长时间卧床容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还会影响肠胃蠕动,导致便秘;而且长期缺乏运动,会使肌肉力量减弱,不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
正确做法:产后应尽早下床活动,一般顺产的新妈妈在产后6 - 12小时就可以在床上翻身,产后第二天可以在床边坐起,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剖宫产的新妈妈在术后24小时左右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床上活动,如翻身、屈伸腿部等,待伤口愈合后逐步增加活动量,适当的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肠胃功能,有助于身体恢复。
四、产后不能洗头洗澡
过去有一种说法是产后不能洗头洗澡,否则会受风着凉,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产后新妈妈身体代谢旺盛,出汗多,再加上恶露的排出,如果不清洁身体,容易引起感染。
正确做法:产后可以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适时洗头洗澡,顺产的新妈妈一般在产后3天左右,剖宫产的新妈妈在伤口愈合良好的情况下(通常在产后7 - 10天),可以开始洗头洗澡,但要注意控制水温,避免着凉,洗完后及时擦干头发和身体,洗澡应选择淋浴,避免盆浴,防止污水进入宫腔引起感染。
五、盲目进补营养品
为了尽快恢复身体和保证乳汁质量,有些新妈妈会在产后盲目服用各种营养品,如人参、燕窝等,过量或不恰当的进补可能会给身体带来负担,人参虽然有补元气的作用,但产后过早或过量服用可能导致新妈妈兴奋失眠、血压升高;燕窝虽然营养丰富,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非必需的营养补充剂。
正确做法:产后饮食应根据个人体质和身体状况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食物种类应多样化,包括谷类、肉类、蛋类、奶类、蔬菜、水果等,以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如果有特殊需求,如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营养补充。
六、产后忽视盆底肌修复
怀孕和分娩过程会对女性的盆底肌造成一定的损伤,如盆底肌松弛、尿失禁等,很多新妈妈往往忽视了盆底肌的修复,这可能会影响她们今后的生活质量。
正确做法:产后应重视盆底肌修复锻炼,可以在产后42天复查后,根据自己的盆底肌状况,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凯格尔运动等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通过收缩盆底肌肉,增强盆底肌的力量和弹性,有助于预防和改善盆底肌功能障碍。
产后护理对于新妈妈的身体恢复至关重要,了解并避开这些常见的护理误区,采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新妈妈们才能更快更好地恢复身体,享受与宝宝的美好时光,希望每一位新妈妈都能在产后得到科学的护理,健康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