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对于新妈妈而言,睡眠仿佛成了一种奢侈,身体经历分娩的剧变,激素水平波动,加上初为人母的忙碌与紧张,诸多因素交织,让良好的睡眠变得遥不可及,优质的睡眠无论是对新妈妈身体恢复,还是对宝宝成长发育,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新妈妈自身角度来说,分娩时体力大量消耗,气血损耗严重,产后身体各器官进入自我修复阶段,充足的睡眠是关键助力,生长激素在夜间深度睡眠时分泌旺盛,它能促进组织修复、伤口愈合,帮助子宫收缩复旧至孕前状态,减轻产后腹痛、恶露不尽等问题,长期睡眠不足,新妈妈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感冒、感染,甚至引发乳腺炎等哺乳期常见病,心理上,产后激素骤变易致情绪不稳,睡眠不足更会让焦虑、抑郁情绪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而充足高质量睡眠,能让大脑神经得到舒缓、放松,稳定情绪,以更饱满精神迎接育儿挑战。
于宝宝而言,睡眠同样是成长“加油站”,新生儿大脑在快速发育,睡眠中大脑神经元连接不断优化,认知、学习能力逐步提升;生长激素分泌也多集中在夜间熟睡时段,关乎身体长高、体重增长,若宝宝睡眠质量差、时长不足,不仅影响当下生长发育,日后还可能养成不良作息,像入睡困难、夜醒频繁等习惯。
要实现良好产后睡眠管理,营造舒适睡眠环境首当其冲,卧室温度保持在 22 - 24℃,湿度 50% - 60%为宜,可用加湿器或除湿器调节;拉好窗帘,避免光线干扰,尤其夜间喂奶时开柔和小夜灯即可;选择安静房间或用隔音耳塞降低外界噪音;床垫软硬适中,贴合人体曲线,为新妈妈和宝宝脊椎提供良好支撑。
新妈妈作息规律调整同样关键,产后身体虚弱,不宜熬夜,尽量与宝宝同步作息,宝宝午睡时,新妈妈抓紧补觉;晚上争取早些入睡,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屏幕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节律;可泡个热水脚、喝杯温牛奶助眠;即便夜间频繁起夜照顾宝宝,清晨也别赖床贪睡,以防打乱生物钟。
哺乳姿势与频率也影响睡眠,母乳喂养按需进行,新生宝宝胃容量小、消化快,通常 2 - 3 小时需喂一次,掌握正确哺乳姿势能减轻妈妈乳头疼痛,像摇篮式、侧卧式交替使用,防止长时间单一姿势引发乳房胀痛、乳腺堵塞,喂完奶后及时拍嗝,减少宝宝吐奶、溢奶情况,让宝宝睡得安稳,妈妈也能更安心休息。
家人支持在产后睡眠管理中不可或缺,丈夫应主动分担家务,帮忙照顾宝宝、准备月子餐;长辈不过分打扰新妈妈休息,协助换尿布、哄睡宝宝;家人理解新妈妈身心疲惫,多给予关心安慰,缓解心理压力,必要时,可请月嫂或保姆短期协助,让新妈妈有整段时间补觉、恢复精力。
产后康复锻炼适度开展,对改善睡眠大有裨益,顺产新妈妈产后 1 - 2 天可简单做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产后一周左右,视身体恢复情况尝试温和瑜伽或散步,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剖宫产妈妈待伤口愈合后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运动时间选在白天,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产后护理睡眠管理是一场持久战,关乎新妈妈与宝宝健康,虽过程艰辛,但只要秉持科学方法、积极心态,借助家人力量,新妈妈定能在产后睡个好觉,开启幸福育儿新篇章,伴宝宝茁壮成长,自己重焕光彩。